请高手全面介绍一下(两弹一星)资料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8年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历任一部研究室主任、部副主任,1967年调五院,历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和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 长期从事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在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型号总体设计工作...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专家介绍
孙家栋,男,1929年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总体设计部研究室主任、七机部五院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职...
中国航天的发展情况如何?
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型号卫星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2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哪些优秀校友?
197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中国...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1、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2、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3、黄纬禄...
戚发轫夫妻情深 共飞天梦想
戚发轫总设计师在背后默默付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情感波折。家庭的支持曾是他前行的动力,常常深夜加班,家就成了他的归宿。戚总深知航天人的不易,对不能陪伴妻子和孩子心存愧疚。然而,他的妻子姜女士,以其理解与支持,成为他背后的坚实后盾。姜女士的愿望是能和丈夫共享家庭时光,特别是在神舟一号...
有哪些从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了东方红一号研制,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宝祺 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作为...
戚发轫创新观
创新需要实事求是,而非追求虚名。面对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选择,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争论中,决定根据科学规律和实际基础,选择了发展载人飞船。"飞船派"的观点被证实正确,航天飞机的高昂维护成本和安全性问题使其难以持续发展,而载人飞船在安全性和实用性上更具优势,尤其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中国实现...
中国空间站主要科学家
于登云现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曾担任高分四号、九号、十三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任务工程副总师,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技术负责人等重要职务。于登云长期致力于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参与...
研制“神州五号”人的背后故事
197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 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