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罗伞菌和黄鹅膏菌区别
黄罗伞菌和黄鹅膏菌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1. 颜色:黄罗伞菌的色彩呈现桔色、橘黄色至佛手黄色,而黄鹅膏菌的色彩则呈突出橙色,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 2. 形状:黄罗伞菌的表面光滑,湿时稍粘,肉质,边缘有明显条纹,且内卷。而黄鹅膏菌的菌盖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具有萌态,其形状独特,被称为“鸡蛋菌”。 3. 分布和应用:黄罗伞菌主要分布于西欧各国,是一种名贵菜肴,其颜色和味道类似鸡蛋黄,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而黄鹅膏菌在鹅膏菌属的种类中,只有橙黄鹅膏菌可以食用,其他大多数是有毒的。 总的来说,黄罗伞菌和黄鹅膏菌在颜色、形状和分布应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毒鹅膏菌和无毒鹅膏菌的区别是什么?
毒鹅膏菌和无毒鹅膏菌区别在字面意思上就体现了。 鹅膏菌此菌有剧毒,其中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临床过程典型:潜伏期(3-6)小时、急性胃肠炎期(24-48小时)、假愈期(大约24-48小时)、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时间漫长),实际上大部分中毒患者死于内脏损害期;尚无特效解毒药。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 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的毒性会更大)。
毒鹅膏菌的中毒
中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而毒蘑菇多达190多种。蘑菇虽好,也须炼就一双慧眼,以防祸从口入: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但实践证明,上述这些民间方法,并不是绝对可靠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大约6000种伞类菌中,无论从生物学性状或生态、习性、形态结构上,均未能找出某种规律来区分有毒或无毒蘑菇。 在此再次提醒,对于野生蘑菇,不要随便采摘食用;来路不明的,也不要食用。 食用时,即使是非常可口的(许多毒菇的味道特别鲜美),第一次应少吃些,待证明该种蘑菇是可食用的,方可食用。由于各人的体质和对毒素的反应不同,等待的时间最好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