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中国馆介绍
中国馆介绍
提示:

中国馆介绍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开工时间: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2010年2月8日

建筑面积:三层,15000平方米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最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

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 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在中国馆“低碳”展区的结尾部分,荷花与水帘组成动人的“感悟之泉”景观,占地达250平方米。水帘上还能显示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语。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莲叶何田田”的意境,也可在此进一步感悟中国城市和谐、美好的未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大智慧’,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馆介绍概况: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展观展之路。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的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层叠出挑层叠出挑层叠出挑,成成成成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主体主体主体——东方之冠东方之冠东方之冠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以舒展以舒展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柔柔柔柔性性性性、亲民亲民亲民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仗仗仗仗、互相补充互相补充互相补充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统一整体统一整体统一整体。

中国馆在什么位置
提示:

中国馆在什么位置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核心区,规划中的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3万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现在世博结束了,中国馆延长开放,参观者请从浦东南路、上南路口的出入口 (原世博园区六号门) 进出。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介绍
提示: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介绍

由中国兴建、部署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的超级计算中心。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要掌握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将“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列为“十一五”期间”863重大课题。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是指运算速度在1千万亿次/秒以上的计算中心。迄今为止,中国已有5家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这5家计算中心是:天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深圳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长沙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济南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超级中国的剧情简介
提示:

超级中国的剧情简介

韩国KBS电视台推出的这个纪录片共分七集,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摄制组走遍美国、希腊、阿根廷、肯尼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以政府官员、研究学者、企业家及普通民众的视野,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改变。也想让韩国更加了解自己周围的强大邻居及朋友。 每集片头的前言说道:“华丽的中国时代正在展开。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3亿人口创造出的非同一般的力量;军事外交向世界展现中国影响力;中国土地蕴含潜力与力量;软实力向着文化大国飞奔;共产党,中国式领导的强力指导。”

中国馆设计的特点?
提示:

中国馆设计的特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的特点: 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5、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记录中国漫长的朝代,传达中华人文地理信息。在外墙上还会适时地镶嵌一个2.7米见方的窗口,用简称来标明墙体后面展馆所属的省份。建筑边界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园柔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让游人参与或目睹它们的成长过程,然后到了收获的季节就加工成粮食或新能源,完成一次现代农业的实验,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科技生态环保示范作用。”戴柳透露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构思。 6、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没有“行人止步”的命令。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自由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方便。红色的斗拱以前所未有开放度和包容度,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及亲和力。 7、展现中华文明,传递中国智慧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中国馆将向参观者呈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表达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想和传统诗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意栖居的意境。 中国馆本身展现了完整统一的空间艺术。从中国馆外观到中国馆馆内的布局设计,既突出中国的元素和中国的特色,又融合现代展示设计理念,呼应“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这一中国馆主题。 8、展现中国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省市,将首次亮相中国馆,通过各自为期一周的省市系列活动和其它活动,展示具有浓厚地域色彩、民族色彩的戏曲、歌舞、民间手工艺术、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等,使参观者集中领略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9、展现中国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中国城市起源甚早。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馆将选取众多的中国城市,向观众呈现目前中国城市生活的状态,以及在促进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方面所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