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最近这几年为何频频换首相?
声明,纯手工打字。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告诉楼主一个历史:日本首相并非最近几年才有频繁更换,而是从90年代开始就有过。整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有“十年九相”的说法。 这个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经济”二字。 首先说制度原因 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美国不同,虽然都是民主政体。美国总统是直选的,日本的大选不是选首相,而是选执政党。在国会席位中占多数那个政党组阁执政,而那个政党的党首(比如自民党叫总裁,民主党叫代表)自动成为日本首相。而且日本的宪法条款没有规定首相任期,也决定了日本的首相与美国总统不同,不享受“任期的保证”。美国总统除非发生意外的事件,(比如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 还有罗斯福因为病逝在任期内)无论是能力平平的还是杰出卓越的总统,都至少可以完成法定的任期(每届4年)。日本首相则随时面对着离职的压力。 而且首相是内阁总负责人,即使首相本人很优秀,若内阁其他那些大臣在施政过程、处理方式或者个人生活等方面有重大失误或泄露丑闻,一切责任就归于首相。安倍、福田的辞职就是由于内阁的表现较差。这是制度方面的原因 当然 这也是相对的 小泉就是一个例外 下面会讲到。 还有外部原因就是,这几年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日本的经济从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民众和舆论对于改革的呼声很高,这几年又碰上金融危机。像麻生太郎一上任就碰到金融危机的烂摊子,对日本的经济冲击很大。而改革一些社会弊病要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这就需要首相个人具备一些领袖魄力和个人魅力。比如小泉 他就干了5年首相。他执政时提出“结构改革”、“打倒自民党”“邮政民营化”等一些口号和改革。深受日本民众的支持。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这10年(2001-2011)来民意支持率最高的首相,也是日本30多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小泉以后的几任首相,就面对了小泉遗留下来的“改革后遗症”,改革要继续,而不具有小泉那样个人魅力的安倍就很难强有力推行政策。后续的福田 麻生等也是一样,本来就没法扫除弊病,满足民众要求,不但没能提振日本多年来的低迷的经济,还又碰到金融危机。也算比较倒霉。 这种时候首相还要直接面对舆论的强大压力。媒体关注,并强烈地批评。舆论气氛一起来后,民众不满情绪也弥漫,首相一下子就会陷入铺天盖地“要求辞职”的呼声,内阁也就只好“垮台”。而这种时候,首相个人也不会等着别人去赶自己下台,都会自动辞职,有时候也会带有一些那种“我干不了,我让贤,你们谁能干,就上来试试看”的情绪。例如,福田康夫辞职的时候就有这种潜台词的表露。麻生太郎的下台还和政权更迭有关,他不但遇到了金融危机,还成为自民党败选,失去54年执政地位的“罪人” 换了一个执政党,民主党,也没能好到哪去。鸠山一年都没干到。 刚刚辞职的菅直人,如果不是今年3月的日本地震,需要保持政府稳定以指挥救灾善后等事宜,他恐怕早下台了。现在民调显示有7成日本人不满意他在执政、救灾方面的表现,要求他下台负责。 但是,不管日本首相如何换,虽然日本经济什么的没有明显改善,但日本也都不会坏到哪去,这就是民主政体决定了,国家命运并不仰赖个人或者某个集团的更迭,总统或首相只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修正和调节,大的方向都是按部就班不变。不会像其他非洲或者拉美国家一样,一个人这样搞,另一个人上台后就全部推翻,朝令夕改。领导人或者执政党的变动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动荡,甚至内战。例如:利比亚。。。还有某个大国。。。
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
第一,日本虽然是民主制度,但这一制度设计有一些问题,比如首相的权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日本首相实际上是内阁的首席,是一个召集人,赋予他的权力非常小。 第二,日本的政党制度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多数党的领袖就是要做首相,但政党本身也会隔一段时间要选举,只要政党内部首领变了,首相也会跟着变,所以首相任职的时间非常短。 第三,日本的政治文化因素: 日本是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过于极端也不好,日本国民的权力相对来说比较大,没有任何制约,可以随便就说,因此首相需要经常应付公众的舆论,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由于政党和首相执政时间都很短,所以没有一个首相,没有一个政党,将主要的精力用来去考虑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的利益,每天都是在考虑选举,甚至揭对方丑闻。这也正是日本民主制度不太成熟的地方,当其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日本在政治制度上或许需要一个大的变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日本政治文化就这样,制度设计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日本政治动荡期、彷徨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现在还看不到尘埃落定。现在政党的变化仍然很乱,现在民主党的名声也不太好,支持率持续走低;但自民党也没有好多少,而且内部出现分裂。极端右倾势力抬头,亚洲各国应该警觉,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一年一相,说明日本政局混乱,政体不稳,政治人物目光短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眼高手低愚钝呆板,野心又不小。做错了事,只好辞职,提前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