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有几种读音是什么
一种,读音为suí。绥读音为suí,本义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引申义为安抚。作名词时,指上古五服之一,也指绥江,也是旧时绥远省略称。作动词时,意为安定,也有临阵退军、制止之意。作形容词时,意为舒缓的、平安、安好。常用词组:绥靖suíjìng,释义为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例句: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绥怎么读 拼音
绥的拼音:suí。 绥,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引申义为安抚。安抚:~抚。~远。~集(安抚和笼络)。~靖(安抚使平静)。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古代的旌旗和旒。 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绥远省的简称。绥远省属旧行政区划,于1954年取消,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康熙字典:〔古文〕夊《广韵》息遗切《集韵》《韵会》宣隹切《正韵》蘇回切,𠀤音虽。《说文》车中把也。 《注》徐锴曰:礼升车必正立执绥,所以安也。《仪礼·士冠礼》壻御妇车授绥。《注》绥,所以引车者。《礼·曲礼》仆人之礼,必授人绥。又《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传》绥,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诗·周南》福履绥之。《传》安也。 又《左传·文十二年》乃皆出战交绥。《注》古名退军为绥。《疏》《司马法》将军死绥。旧说绥,却也。又《荀子·儒效篇》绥绥兮其有文章。《注》安泰之貌。或为葳蕤之貌。又州名。《广韵》春秋时白翟所居,秦幷天下为上郡,後魏废郡置州,取绥德县为名。
绥的意思
题库内容:绥绥的解释(1).舒行貌。 《诗·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 淇 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马瑞辰 通释:“绥绥,为舒行貌。”一说,绥绥,匹行貌。见 毛 传。一说,绥绥,独行求匹貌。见 朱熹 集传。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遵化署狐》 :“署中故多狐。最后一楼,绥绥者族而居之,以为家。” 景耀月 《古诗》 :“绥绥亦狐携, 天下 久如一。” (2). 茂密 繁盛貌。引申为 富有 文采 。 《荀子·儒效》 :“绥绥兮其有 文章 也。” 杨倞 注:“绥,或为葳蕤之蕤。”一说“绥绥,安泰貌”。 垂落貌。 北周 王褒 《责髯奴文》 :“约之以绁线,润之以芳脂,莘莘翼翼,靡靡绥绥。” 宋 梅尧臣 《 五月 十日雨中饮》 诗:“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词语分解 绥的解释 绥 (绥) í 安抚:绥抚。 绥远 。绥集(安抚和笼络)。 绥靖 (安抚使 平静 )。 安好 :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 旌旗 和旒。 部首 :纟; 绥的解释 绥 (绥) í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部首:纟。
绥的意思
登车时用于拉手的绳索。2.安抚。3.安好(多用于书信)。 绥(拼音suí)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2]本义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引申义为安抚。 基本解释: 安抚:~抚。~远。~集(安抚和笼络)。~靖(安抚使平静)。 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 绥远省的简称。绥远省属旧行政区划,于1954年取消,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常用词组: 绥靖 suíjìng 释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例句: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绥靖主义 suíjìng zhǔyì 释义: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