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火星与地球
火星与地球
提示:

火星与地球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我想问一下火星与地球的相同与不同。

解析: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平均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回归年长度: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 × 1011 米

逃逸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海洋面积 ***********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平方公里

地球人去过火星吗
提示:

地球人去过火星吗

  1、火星没有人上去过。

  2、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3、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火星和地球的关系
提示:

火星和地球的关系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拜托快啊~~~~~

我要速度啊~~~

駃~~

解析:

那就是火星——在地球运转轨道外侧的陪伴了我们亿万年的邻居。火星是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在5570万公里~12000万公里之间。



火星与地球之间尽管相隔数千万公里的空旷空间,却与地球有着很多神秘的共同之处:它也是一颗固态的岩质行星,半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但体积大约只有地球的1/7;火星上也有两个白色皑皑的极冠,这两块区域冬季增大、夏季消融缩小,与地球极为相似。此外,火星上面也同样有高耸的山脉、幽深的峡谷、飘荡的白云、怒吼的风暴,它与地球一样也是四季分明,甚至一天也是24小时。因此,它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与地球一起被认为是太阳系内生命可栖居区域。

仅仅在100多年前,人们还普遍相信火星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有关“火星上的运河”、“火星人大战”、“火星上的狮身人面像”等等的猜测与幻想很多年来一直不绝如缕。但人们对火星的了解越多,人们的失望也就越大。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不仅没有找到智慧生命的踪迹,而且连最简单的微生物也没有找到。火星探测器带给我们的讯息是:火星是一个布满了大小石块的沙漠星球,其表面是一片荒凉、寒冷和死寂的世界,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

这颗与地球如此相似的星球为何最终没有像地球那样孕育出纷繁复杂的生命?在数十亿年前的早期,它有过生命活动的迹象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生命的进程被打断?更深层的问题是:在广阔的宇宙中,只要是与地球相似的星球,就必然会产生生命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火星为什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证?生命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通过对火星和地球截然相反的命运的比较,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揭开宇宙生命之谜。

两颗洪水泛滥的星球

50亿年前,在银河系一个旋臂上,有一块星际气体云坍缩了。这次宇宙中毫不起眼的坍缩事件最终创造了宇宙亘古未有的奇迹——智慧生命。这块星际气体云核心的温度很快上升到1000万K,接着燃烧成一颗黄色的恒星——这就是我们的太阳。围绕太阳旋转的大量宇宙尘粒依靠引力逐渐聚集成团,然后形成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其中有两个相互靠得很近、禀性相同的兄弟——地球与火星。

在诞生之初,这兄弟俩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初生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岩石在四处游荡,肆意撞击着尚在襁褓中的行星。巨大的碰撞对这两颗行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每月至少发生一次。碰撞后抛射出去的烟雾与尘埃遮天蔽日,笼罩在行星上空,久久不能散去。据估计,在太阳系行星形成后,陨石风暴前后延续了约7亿年。直到今天,在砂砾遍地、荒凉沉寂的火星表面,还遍布着遭陨星袭击后形成的坑坑洼洼,但地球上的陨石坑已被长时间的风蚀和水蚀消磨掉了。

那时,两颗行星都是没有水、没有生命、漆黑一团、异常酷热的行星。乍看起来,它们都没有形成生命的可能性。

然而,陨石通常都含有丰富的水分,正是这持续了数亿年的陨石风暴为两颗行星带来了最初的水气。随后,两颗炽热的星球都经历了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爆发时,岩浆铺满了较低的盆地,大量气体从岩浆中释放出来,与陨石留下的水气混合,在两颗行星上空形成了饱含水分的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层形成以后,随着两颗行星的温度逐渐降低,某些气体就会冷凝成雨,分别在两颗星球上产生了最早的海洋。

火星因为在地球的外侧,受到陨石的撞击比地球还多,得到的水气也比地球多得多。因此,火星早期的水比地球丰富得多。据估计,火星上海洋的深度曾经平均可达10万米深,比现在地球海洋平均5000米的深度要深出20倍。

作为火星上曾经洪水泛滥的证据,火星表面现在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壑,很可能是干涸的河床。它们多达数千条,长度从数百公里到1万公里以上,宽度也可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蜿蜒曲折,极为壮观。它们主要集中在火星的赤道区域附近。河床的存在使科学家们认为,现在干燥异常的火星曾经有过大量的水。而火星两极至今仍有残存的干冰和水冰,这些水冰如果全融化,可在火星表面形成10米的均匀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