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10篇走进科学或探索发现的观后感,字数300-500
《走近科学》观后感
本周一下午观看了《走近科学》节目,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阳,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悬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为一体,又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处,不愧于东方瑰宝的美称。诚若明代诗人王湛初游悬空寺发出的感慨万分的诗句:“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我与经典有约
小时候,我母亲是开理发店的,一直干到晚上9点。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套书,我晚上在店里读
我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三字经》坐在门口看着,柔和的月光伴着知识进入了我的脑海。“人之初,性本善”为我敲响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大门。慢慢地,我睡着了。在梦里,我看见了孟母为了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在搬家;我看见孔融的孝心,他把大梨让给了哥哥,“哗”一阵响声后,我醒了。妈妈关门了,我抱着《三字经》跟妈妈回家了。
岁月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又看了《西游记》、《唐诗三百首》,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善心,但不可缺于防范。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把春天的大自然写得蓬勃生机。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把夏天的荷花写得淋漓尽致。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枫叶写得风情万种。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把冬天的雪景写得孤单凄凉。这些诗都体现出了一幅幅楚楚动人,栩栩如生的景象,把诗人的哀乐尽显
读书是一种乐趣,只有会读书的人才能享受到。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他的心灵多美呀》,讲的是,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工地上玩,却被手推车的车条狠狠地挤了一下。一位叔叔立即送“我”去了医院。他飞快办完手续后,“我”就要缝针了,叔叔鼓励着 “我”,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出院了,可天公不作美,下雨了,叔叔把他的外套给了 “我”。回到家,爸爸说:“他的心灵多美呀!”我的热泪夺眶而出。从送 “我”去医院,到背我回家,都可以感受到慈母般的爱抚。如果我们都能乐于助人,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不和谐的音符,更多的是温暖和幸福。
哈哈,我与经典有约。
我与世博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是展现上海风采和形象的大好机遇。在我的眼中,世博是规模庞大,仪式盛大的。我能想象在上海,有着不分国界,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讨论着这里的变化,不但环境变得更卫生了,建设也愈来愈好。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第二个令祖国人民激动的盛会。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
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世博会的吉祥物是可爱的海宝,他是一个水蓝色,带有活力的小精灵。海宝的形象是用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他是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因为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更美好。世博会的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作为上海人的我心里总是有一个想法: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它不同于上个世纪,它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互爱,它同时也充满了人们对绿色的渴望。所以,我想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号召我身边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来保护我们的环境--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弯下腰将那可恶的垃圾捡起并扔向垃圾桶:我们要告诉家长,买空调,冰箱等家电是要挑选无氟的。因为臭氧层已经遭到了强烈的破坏……
21世纪也是一个文明的世纪,我们的嘴里吐出的都是礼貌语,已不再是那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我们也不再穿不体面的衣服或光着膀子就跑上街:我们也不再在大街上乱喊乱叫了;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都会自觉让座了,这些都是文明的象征,礼仪的象征。
21世纪还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它已不再是陌生人好像与陌生人在一起。我们的地球现在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你,我,他,她都会成为好朋友,邻居。我们出门时碰到熟人会打招呼,碰到陌生人会微笑。嘴角上扬30度的我们都很可爱,友好。
21世纪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世纪,中国人已不再满足仅有的中国话,再者现在的中国每天都有许许多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友人。我们不仅要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还要学习英语。放眼一望,那些赶时髦的老太太,老爷爷都会让儿女,孙女教他们讲一些“怎样用英语和外国友人打招呼”。毕竟,他们也想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为祖国争一份光。你看,老年人都那么用功,我们为什么不也好好学习英语,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和外国友人交流,让他们刮目相看呢?
让我们与世博同行,让梦想成真,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我们的世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都做个文明的中国人,放飞梦想,让2010年的世博会更美好,更成功。用我们的行动来证明我们一不再是以前那个落后的中国了。
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历史
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准备。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信号第一次出现在北京播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总部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试验播出。”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制片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当时,除纪录片、科教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试验播出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包括新闻性节目、社教类节目和文艺节目等。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文化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对象型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娱乐节目。电视的媒体功能有了进一步体现。到1960年5月,在总部大楼院内设计建设的北京电视台“新楼”落成。北京电视台开始步入正轨。1964年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亲题“北京电视台”五字。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PAL-D制式视频信号;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完全以PAL-D制式视频信号播出。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并成长为中央电视台乃至全中国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 1978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当晚,更换后的新台标出现在屏幕上,从此,揭开了中央电视台的时期。1979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播出中正式使用新台标。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天气预报》栏目。1982年,中央电视台将《为您服务》栏目设为固定栏目,设立固定主持人,由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沈力担任。1983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8年3月15日,总部大楼从广播大厦院内原址迁至彩电中心,且被允许播放商业广告。1996年,央视升格为“副部级”事业单位。1996年12月,央视网建立并试运行,是中国最早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1998年6月1日,央视更换台标,一套、二套、四套、七套推出统一的宣传片(ID),宣传片内容均为“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第X套节目”。2000年,广电总局、体育总局下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宣布中央电视台具有在中国对奥运会(含残奥会,青奥会和冬奥会),亚运会和世界杯(含亚洲杯和欧洲杯)的独家转播权,其他各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中国国家各大类型运动会(如全运会,大运会和青运会)赛事及其开闭幕式等必须由央视独家直播,其他各电视台不得直接直播(即使用央视公共信号转播)。2001年7月9日,央视正式更换双线勺标式台标,同时各频道推出统一的宣传片(ID),除电视剧频道、戏曲频道外,宣传片内容均为“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XX频道”。2004年,央视开播数字付费频道。2006年8月16日起,因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全面启动“绿色广告标识”的审核工作,央视各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屏幕右上角显示半透明状的“绿色广告标识”。至2011年取消。2006年,央视开播CCTV-高清影视数字付费频道;2008年4月9日停播;同年5月1日,该频道改为免费开播的高清综合频道(CCTV-22);因央视的体育节目资源多但能够播出的较少,再加上全国的高清频道数量逐渐增多,直至2013年7月,该频道正式转入专业化加密传输的体育赛事频道(以播体育赛事为主),2013年8月18日,CCTV22高清频道改为CCTV5+体育赛事。(先前1999年国庆阅兵式,央视就开始测试播出高清信号直播了,作为高清晰度电视试验频道在北京部分地区试播)2012年,央视开播3D试验频道。央视拟定于2018年推出4K频道。 (目前江苏有线、大连有线已向4K机顶盒用户提供4K体验信号。)2007年9月,央视开播移动传媒频道,随后又开启了IP电视频道。2009年12月28日,由央视网改版而来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2013年起,因央视加强公益广告审核工作,央视各频道在播出公益广告时,右上角显示彩色色块的“公益广告标识”,并沿用至今(2015-2016年内部分公益广告不打“公益广告”角标,且不使用广告中心黄色统一落款条,或因部分事业单位与广告中心同时落款有关)。2015年5月1日,中星6B的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加密播出,使世界体育比赛播出范围起到版权保护作用。央视综合频道等28个公共服务频道(其中新闻频道为凌晨时段的节目)全部改在新台址制作播出,但新闻频道大部分节目为了安全播出,仍在复兴路旧址演播室。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央电视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电视台大力发展媒体经济,积极拓展产业市场,切实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覆盖广告经营、影视节目制作和营销、技术服务等主领域的跨媒体、多元化产业格局。目前,中央电视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积极打造拥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实力、活力、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新型媒体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