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贝鲁特发生爆炸是怎么回事?
贝鲁特发生爆炸是怎么回事?
提示:

贝鲁特发生爆炸是怎么回事?

据“今日俄罗斯”(RT)10月9日消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当天发生爆炸事故,造成至少4人死亡多人受伤。 报道称,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视频显示,事发街道到处都是碎石、碎片以及受损的建筑,消防员则试图扑灭爆炸现场肆虐的大火。根据黎巴嫩红十字会的说法,至少4人在爆炸事件中丧生,受伤人数不详。 目前,爆炸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当地媒体猜测爆炸可能是由一个储存燃料或气体的大罐引起。 扩展资料 贝鲁特简介 贝鲁特,黎巴嫩首都。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联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贝鲁特不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时对黎巴嫩经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贝鲁特中央区、哈姆拉街、阿什拉菲赫等地有众多公司与银行。此外还有许多著名出版社、剧院,夜生活丰富,因此也成为了区域内的文化中心。20世纪末期因黎巴嫩内战被毁,经历了大重建。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82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鲁特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外媒:贝鲁特发生爆炸,已致4死多伤

贝鲁特发生爆炸是什么原因?
提示:

贝鲁特发生爆炸是什么原因?

目前,爆炸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当地媒体猜测爆炸可能是由一个储存燃料或气体的大罐引起。 据“今日俄罗斯”(RT)9日消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当天发生爆炸事故,造成至少4人死亡,多人受伤。 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视频显示,事发街道到处都是碎石、碎片以及受损的建筑,消防员则试图扑灭爆炸现场肆虐的大火,至少4人在爆炸事件中丧生,受伤人数不详。 扩展资料 爆炸的日常防范 1、家里切忌放置大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2、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煤气或天然气的爆炸,平时使用煤气或者天然气,就要经常检查管道,如有问题及时更换,随手关闭,防止煤气泄漏。 3、电瓶车严禁放室内充电、私自改装,汽车要经常检查是否漏油,并车内避免使用明火。 4、选择远离化工厂等危险地区居住。 5、在公众场合,要留意安全通道,尤其是拥挤复杂的建筑场合,一定要观察一下安全通道。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外媒:贝鲁特发生爆炸,已致4死多伤

黎巴嫩首都发生大爆炸,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
提示:

黎巴嫩首都发生大爆炸,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

英国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地区4号晚发生暴力爆炸,这次爆炸造成4000多人死伤。爆炸的现场一片狼藉。冲击波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街道上到处都是瓦砾。天空上到处都是灰尘,落日被烟所笼罩。一些当地人惊呼:“这就是世界末日。爆炸造成联合国驻嫩临时部队停靠在贝鲁特港口的一艘军舰亦受损,多人死亡和受伤,其中一些人伤势严重。 早些时候,当地电视台报道说,爆炸与港口仓库中储存的烟花或化学品有关。黎巴嫩总理此前表示,一批2750吨硝酸铵在港口仓库存放了6年,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久前,工作人员在检查隔壁另一家危险化学品仓库时,发现仓库大门急需维修,于是于8月4日下午开始用炸药将仓库门焊接起来。在此期间,焊接火花点燃仓库内的炸药,引发爆炸火灾。接着,火势升温,导致隔壁仓库储存的硝酸铵爆炸。 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向黎巴嫩提供了援助。卡塔尔和伊拉克已经向贝鲁特派出了战地医院,世卫组织也向贝鲁特运送了药品和手术包,以治疗伤员。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也已迅速组织官兵了解并且掌握嫩首都发生的大爆炸事故情况,清点物资和机械。 根据目前的资料,贝鲁特港爆炸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我们发现,在历史上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像这次爆炸的工业事故都避免不了,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化工巨头孟山都、巴斯夫和道达尔都在硝酸铵可怕威力的“名单”上。有的是发生不怎么大的事故,有的是重特大责任事故。

黎巴嫩大爆炸的罪魁祸首
提示:

黎巴嫩大爆炸的罪魁祸首

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6时左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据黎巴嫩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称,爆炸事件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约4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政府预计死亡人数还会增加。




  黎巴嫩官方宣称此次爆炸由存放在仓库中的2700吨硝酸铵引发。这些硝酸铵已在仓库内放置了六年。

2700吨硝酸铵,如果引发爆炸,威力相当于港口挨了一颗小型战术核弹。


  那么这里的硝酸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铵盐,无色无味的透明或白色晶体,特性是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主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来,化学家弗里茨·哈伯提出了用氢气和大气中的氮相结合产生氨的思路。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哈伯-博斯制氨法”。到了191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已经建立起工厂,日产30吨氨,并且合成出硝酸氨。

到了二战时期,硝酸铵早就成为了制炸药的必备材料。在二战结束后,硝酸铵曾经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Grand Camp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爆炸断了船体并把烟草、麻绳、重油和剩下的装着硝酸铵的袋子炸上了600米到900米高的空中,火球闪亮整个天空。爆炸引发4.5米高的海啸,巨浪冲上码头并淹没了周围的区域。位于64公里之外的休斯敦的窗户被震碎,400公里外路易斯安那州的人们都感受到了震动冲击,这次爆炸令大约600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


  这并没有让美国将其管制,因为它在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因为硝酸铵的爆炸特殊性与作为化肥易获得,还是有许多人将其当做炸药来使用。2001年在我国石家庄就发生一起因硝酸铵引发的特大爆炸案,造成上百人伤亡。此后在中国硝酸铵就被列为管控对象。


  算然收到了管控,但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化工原料,即使这样一个不慎还是会引起事故,就在2015年8月在中国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就发生了这样的爆炸事故,其中165人遇难。原因就是高温天气下,硝化棉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硝化棉与其他化学物品大面积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了堆放在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物品爆炸。


  希望我们不要重复之前的悲剧,每一次的事故都是触目惊心,一幕幕都是血与泪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