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去了哪里?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去了哪里?
提示: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去了哪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捉拿了蒋介石,西北军则对他身边的人下了手,扣留了众多党政军要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此举并非一定要推翻蒋介石取而代之,而是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事变和平解决后,参与政变的不同势力,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张学良被软禁了,近20万的东北军也被蒋介石整编,逐步肢解了。那么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走向了什么结局? 杨虎城和张学良不同,反倒是和张作霖有点类似,都是绿林出身,靠着自己的能力拉拢了一支队伍,后来短暂投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不过没多久,杨虎城就又转投了蒋介石,在冯玉祥的西北军溃败后,杨虎城成为了陕西省政府主席,而他的第17路军也开始被称为西北军。 事变后,起初杨虎城并没有被软禁,不过还是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彻底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 然而在七七事变后,他不过众人反对,回国了。这一回国不要紧,包括他在内的一家人都被逮捕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了12年,在重庆解放前,一家人被杀。 杨虎城麾下的第17路军,其实只有两个军而已,更东北军差距很大,就是孙蔚如的第38军和冯钦哉的第7军。这两个军下辖各有一个师,分别是17师和42师。 不过杨虎城在有一部分警备师部队,西安绥署特务第1、2、3团,17路军总部骑兵团、特务营、教导营、卫士队等。 总人数下来能有6万多人。 西安事变爆发时,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带着部队已经投靠了蒋介石。所部被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冯钦哉升官后,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了军长。 98军在武士敏的带领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损失惨重,就连他自己也牺牲了。之后,98军在蒋介石的改造下,演变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番号也裁撤了。 冯钦哉在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官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兵权,表面上看此后官职也再继续升迁,但几乎都没有什么权力,1949年跟随随傅作义起义了。 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也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彻底消失了。 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赵寿山的第17师以及李兴中的第177师。孙蔚如部在抗日战场上同样是英勇杀敌,损失惨重,并且得不到补充,一直在消耗。 这支队伍也是蒋介石重点关注的,为了削弱该部,该部再次改编为第31军团,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可是,与此同时,很多原西北军将领纷纷调离,用嫡系取代。形势所迫,很多部队走上了起义的道路。随着整编177旅李振西部在解放大西南中向解放军投诚,孙蔚如部的历史至此全部结束。 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由于不满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拉上队伍赌气走了,可不久却投靠了蒋介石。 本身,西北军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虽然实力不俗,但是在蒋介石眼里,只能是杂牌。就算没有西安事变,这些部队的命运和结果很多人恐怕也是心知肚明。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将军是怎么死的?
提示: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将军是怎么死的?

被特务杀死,借口是武装兵变。 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指示毛人凤,杨虎城为武装兵变主谋,在其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 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扩展资料: 杨虎城出生在1893年11月26日。杨虎城的父亲杨怀福,早年参加“哥老会”,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被清政府以绞刑惨杀于西安。 为了安葬父亲,他先后和本村的八户农民成立了一个丧葬互助合作的组织,名叫“孝义会”。穷人们互相帮助,使他渡过了难关,也使他初次感到了穷人联合的力量。 后来,他又以“孝义会”为基础,联络更多的人扶弱抑强、打富济贫,结成了“中秋会”。杨自任领袖,到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到拥有合阳、渭南、蒲城等县的会员数百人。 1911年10月23日,继武昌起义之后,陕西爆发了反清革命。杨虎城率领部分“中秋会”会员,参加辛亥革命队伍,编入秦陇复汉军向紫山的向字营。 与清军在乾州、永寿一带作战,打败清军,为建立民国立下了功勋。但是该部纪律松弛,骚害百姓,杨虎城非常失望,便于1913年退伍还乡。 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在井勿幕等同盟会会员的策动下,杨虎城率领数百武装抗暴的乡民,响应孙中山先生“讨袁护国”的号召,参加陕西护国军,截击袁军,迭获胜利。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树起了“护法”旗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于右任、井勿幕等民党人士,组织陕西军人建立了靖国军,于右任任总司令。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逃离广州。杨虎城面对军阀混战,国势日衰,他觉得救国无路,报国无门,没脸见人,经常连门也不出。不久,他又染上了伤寒病,卧床不起,几乎殒命。 1923年春,正当杨虎城兵败无路、身病命危、非常苦闷的时候,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给杨介绍来了马列主义宣传家、西北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魏野畴。杨魏二人,促膝谈心,愈谈愈深。 魏野畴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谈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从靖国军的失败过程,谈到无产阶级领导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指导革命走向胜利,才能救中国。 杨虎城听了决心和共产党合作,请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帮他训练军官,教育部队。此后,著名的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杜斌丞先生,成了杨虎城重要的决策人物,魏野畴则成了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合作的重要代表。 根据魏的建议,杨招收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除派少数人去黄埔军校学习外,还办了一个教导队。后来,又办起一所“三民军官学校”,请魏担任学校政治部主任。 这个学校培养出的许多青年军官,如张汉民、孔从洲、刘威诚等人,后来都参加了共产党,在杨部担任团、旅、师长等职,对杨的救国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1925年春,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率部回师关中,连战皆捷,形成了与西安的军阀隔渭水对峙的局面。 5月,魏野畴领导陕西青年学生,展开“驱吴运动”,驱逐北洋系的陕西督军吴新田,杨虎城大力支持。 杨部驻地三原县,成了中共领导下的西北革命群众运动的中心,杨虎城的部队也成了这一革命运动中的积极力量。国民军第三军孙岳率部入陕,任陕西军务督办,编杨部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任师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清党”反共,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杨虎城拒绝上司反共命令,仍任用中共党员蒋听松为军部秘书长,魏野畴为军部政治处长,寇子严为第一师参谋长,曹力如为第二师政治处长,南汉宸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校长。 因此,杨部的中共组织发展到200多人,杨虎城曾以贺龙为榜样,在那白色恐怖时,申请加入共产党,但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没有批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935年夏,蒋介石指挥东北军开到西北,大举“剿共”。初冬,杨虎城听到中共的《八一宣言》,愁眉舒展,豁然开朗、几乎如绝处逢生,表示愿意和共产党谈判,请南汉宸派人到西安研究具体办法。 中共派汪锋同志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到西安见杨。杨虎城喜出望外,非常振奋,表示愿意联合抗日,因而他和中共之间很快地达成了互不侵犯,相互合作的协议。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来到西安,连日召见张学良、杨虎城和他们部下的军长、师长,威胁利诱,要他们专心“剿共”,不成功便成仁。 杨虎城、张学良委婉劝蒋,要求抗日,反遭粗暴训斥。万般无奈,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杨虎城对他的部下宣布说: “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的危亡,一意孤行,坚持内战,竭力挑拨东北军和我们的关系。这次蒋介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表面上要打共产党,实际是一箭双雕,也要消灭我们和东北军。张先生和我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实行捉蒋,逼他抗日”。 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张学良,又迫使杨虎城辞职出国。杨虎城到欧美各地,都大力宣传抗日救国。 回国后,杨虎城即被蒋介石囚禁。在长达12年的囚禁期间,杨虎城与世隔绝,受尽了种种精神折磨。 国民党曾派戴季陶、朱绍良等人进行过诱降。遭杨虎城拒绝。蒋介石见诱降不成,便密谋策划,于1949年9月17日派人将杨虎城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虎城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到最后是怎么去世的?
提示: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到最后是怎么去世的?

杨虎城则被骗至重庆而后被杀害毁尸。 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指示毛人凤,杨虎城为武装兵变主谋,在其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 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杨虎城将军后代:杨虎城将军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三位夫人分别是罗佩兰、张蕙兰和谢葆真,她们先后为将军生育了4个儿子和6个女儿。 杨虎城第一任老婆,名叫罗佩兰,于1916年成婚,1926年去世,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育有两个孩子。 老大杨拯民,男,名字来源于孙中山的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抗战全面爆发的那一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到陕北参加革命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大荔军分区司令,参与了华山战役。解放后,担任过陕西省副省长、天津市副市长。生前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生于1922年,死于1998年。 杨虎城的第二任老婆,是他妈妈从小就指定的娃娃亲,名叫张蕙兰。1919年结婚,死于1993年,死后葬在了杨虎城烈士陵园里。  杨虎城的第三任老婆叫谢葆真,生于1913年,死于1947年。1927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党中央的命令,一直潜伏在杨虎城的身边。1928年和杨虎城结婚,1938年为营救杨虎城而入狱,共生儿子杨拯中、杨拯亚,女儿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杨拯陆和杨拯国。 长女杨拯坤和次女杨拯美都参加共产党投入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女儿杨拯汉在抗日援朝期间也到中央党政机关做机要工作。 五女杨拯陆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后来去新疆为国家进行地质勘探工作。1958年在进行一次任务时突遇暴风雪,大雪封路寸步难行,杨拯陆不幸被冻死。杨拯陆为了祖国的事业而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国家还将一种石油地质构造命名为“拯陆背斜”。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怎么了
提示: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怎么了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立即违背诺言,将张学良公开扣押,逼杨虎城辞职赴欧美考察。“七?七”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响应中共和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携眷返国。可是蒋介石却念念不忘在西安被扣的仇恨,仍把个人恩怨放在第一位。当获悉杨启程返国的消息后,他立即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指示办法。戴笠一回到武汉,就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三十余名,带往南昌布置。 同时蒋介石还加派了宪兵一个连,共同负责担任押解和看守杨虎城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杨虎城返抵香港时,“八?一三”上海战役早已发生,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向武汉怆惶撤退。于是他便先去武汉。当时蒋介石伪称要在南昌召见杨,杨在戴笠陪同下从汉口乘专机到达南昌后,即被软禁在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这时杨才知道中了蒋的毒计,万分愤慨,但已无可奈何。熊式辉的这所别墅,是一所独立的小洋房。担任内层警卫看守的,是军统便衣特务队。外层警卫岗哨由宪兵担任,防范异常周密。蒋介石怕杨回国后先去西北,那样便难下手,所以决定先行扣押。当时杨夫人及公子、随员等已返西安,但蒋介石仍不放过,随又设法将他们骗往南昌,一同囚禁。(据查,杨夫人和公子是杨将军转囚益阳时才和他一道囚禁的。――编者)  约在一九三八年春南京沦陷时,蒋介石离开南昌之前,又令戴笠将杨夫妇及公子转移后方。从浙赣铁路乘专车经株州到长沙,沿途警戒严密,上下车均在夜间。杨在长沙东郊朱家花园住了一些时候,又被押往益阳桃花坪,住在军统设在那里的临时监狱附近的民房内。直到冬天武汉撤退时,杨全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离开益阳的前一个晚上,军统将囚禁在益阳的二十多名进步人士杀害了。这些人是从南京、南昌、武汉等地撤退时移禁到益阳的。据当时看守的特务队长李家杰谈:杨听到附近的枪声和惨叫声,一夜都没有睡,他以为会在那里杀害他。他搂着男孩说:“我死了不知有谁来照料你!”他哪会想到,蒋介石以后杀害他的时候,连孩子也一同遭到毒手哩!第二天拂晓起程时,他看到特务们正在附近掩埋被害人的尸体,一语不发,带着无限悲伤的情绪上了汽车。到了贵州息烽县后,他又在军统设在阳朗坝的看守所住了一个时期(杨未住过阳朗坝,一直被囚禁在玄天洞―一编者)。这个看守所以后改为军统息烽监狱,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集中营,专门用作囚禁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违犯军统纪律的军统特务分子的。中共四川省委车耀先、罗世文,党员张蔚林、张露萍、冯传讯(庆)、杨?等许多人以及民主人士马寅初、黄显声等都在这里囚禁过。人们只要关在这里两三年,便被折磨得连走半里路都不能支持。连军统特务们谈到这个监狱都不寒而?,对革命人士的迫害就可想而知了!  一九三九年夏,戴笠到了息烽。他看阳朗坝离公路太近,怕出问题,便命令特务们另找地方。以后发现离息烽县城十多里的高山顶上的玄天洞,便决定将杨迁到那里去囚禁。戴笠亲自上山察看了一番,叫在附近修建供特务队和宪兵等居住的房屋以后,便将杨移送过去。玄天洞是一个天然的大石洞,有十丈多高,里面有一所道士庙,只有一个大洞口可供出入,警戒极为方便。特务将道士撵出,强占了这个地方。这个庙建在山洞内,终年不见阳光,因此潮湿异常。杨全家在西北地势干燥的地方过惯了,住此很不适宜,加上心情不快,便常常生病。这时杨已看出蒋介石短期内决不会释放他,为了长久打算,便一再表示,愿意自己出钱在洞外修间房子居住。看守他的特务队长李家杰是云南盐津人,一向贪财如命,听到他愿意自己出钱修房子,便极力帮他向戴笠请求,得到批准。杨高兴地拿出四百元美金,交与李家杰代办。李除在兑换美金时揩了一笔油水外,修建时又偷工减料,搞得十分简陋。杨对此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将就下去。  蒋介石对看守杨虎城的事极为重视,曾再三叮嘱戴笠不可大意。为此,戴笠于一九四○年又亲往息烽布置,除在杨住宅四周派有便衣特务严密看守外,外层宪兵也分两层布岗。宪兵连连部设在后山高地,可以控制后山和杨的住宅。军统特务队则设在前面上山的路口。岗哨距离近,白天彼此看得很清楚,晚上更缩小范围,并采用传更办法:就是用大竹子划两道口,象过去城市打更用的竹梆一样,以木棒敲打就发出很大的声音。每到夜间,隔一定时间,由第一个岗哨先敲几下。梆声刚落,第二个便得接着敲打。象这样轮流着一个个敲下去。只要一处不响,带班的马上去检查。从天黑到第二天黎明,梆梆之声响彻高山深谷。  白天,杨可以在洞门口走动,他最爱走到距住所几十步远的一个山嘴上,去眺望通过息烽的公路。因为山上终年没有外人来往,只有从那里可以看看往来在公路上的汽车。一到夜间,便不准出门,只能在室内呆着。  当时,我在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戴笠时常派我去看囚禁在贵州桐梓县的张学良和在息烽的杨虎城,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也顺便送给他们一点吃的东西。戴笠对张学良生活上的待遇安排较好,因为张同宋子文是儿女亲家。加上张夫人于凤至与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两人在一九四四年前每年轮流陪张,她们都曾去美国休息,回来总带有不少东西,因而张的生活比较好点。而杨因蒋介石对他特别仇恨,从来没有外面接济,他自己有一点钱又舍不得用。加上当时法币天天贬值,经手特务揩油,所以生活相当困苦,他想换一套新棉衣都很不容易。我每次去看他,他总背着看守的特务向我诉苦。我当时哪里会同情他,还不是敷衍一下,叫他忍耐点。就是调整一下,也维持不了几天,又因法币贬值,仍旧是天天缺这少那,使他常为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感到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