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壳上市与反向并购一样吗
不一样,借壳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反向并购亦称“买壳上市”。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在投资银行顾问公司的帮助下获得一家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达到间接上市目的的行为。 壳公司由于业务萎缩,估价较低,需要以此来避免破产或被摘牌,从而实现自己的股权价值。 扩展资料: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反向收购属于公司收购合并的一种正常形式,在美国已经有长久的历史,是公司股票上市的捷径。目前,采用反向收购的公司越来越多,每年以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与IPO方式上市的公司数量基本持平,近年来,更有超越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壳上市
反向收购
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的一般程序,整个步骤包含以下各项相关连之交易:
1、收购人购入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即35%或以上的股份,或低于35%但能给予收购人上市公司管理权的股份比例);
2、收购人注入新资产予上市公司,并将一些收购人没有兴趣经营的资产由上市公司卖给前控股股东;
3、收购人在取得上市公司35%或以上的股权后,须根据证监会的收购及合并守则向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一般来说,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在直接上市无望下的无奈选择。与直接上市相比,在融资规模和上市成本上,买壳上市都有明显的差距。所以,买壳上市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较高、收益又较低,打了一个折扣而已。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资金和形象两方面。
现今,企业考虑更多的倒应该是买壳上市的弊。一是成本,二是收益。即成本收益比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买壳上市的成本总体上是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每起买壳上市案例的平均成本为6000万元,1998年上升为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沪股市已经有上百起买壳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买壳上市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是配股融资。当然也不排除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炒作获取收益的情况,但是由于很难统计这种现象,而且本文的阅读对象是那些考虑将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投资的企业家,所以评价买壳上市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效益能否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证券公司的投行具体有哪些业务?
1.投行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业务之一。 2.主体是证券保荐与承销业务,也就是最传统的投行业务。部门分类不太一样,一般都有投资银行部(专门做股票融资)、固定收益部(做债券投融资)、并购重组部(并购重组)、销售交易部(做市场、发行)、研究所(做分析研究)。 3.无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资格做IPO(证监会规定的),所以那些上市公司的保荐上市都是券商搞的。银行的投行,也一样,帮企业发个短期融资券、发个票据,都是一种融资。信托的投行,无非就是帮企业弄一个信托计划,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 4.本质是一样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产品,券商的产品就是IPO、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等,银行的产品就是各类银行间市场工具,比如PPN,短融、中票、企业债等等,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信托计划。
证券公司的投行主要是干什么工作啊
主要负责做一级市场,即帮客户融资、证券(股票+债券)发行与承销、并购与重组(M&A)的财务顾问业务定位于以根据客户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帮助设计有针对性的经由购并、募资,引进战略资金,扩大规模,发展出更强的竞争力。 扩展资料: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参考资料:投资银行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