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iqs10是怎么得来的?
加强品质管理,新体系把关 提升品质水平
为达到IQS10,比亚迪已进行了持续两年多的品质提升和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升级工艺装备并与全球知名供应商,如博世、PPG、博格华纳等合作,合力打造高品质产品;采用IQS标准化品质管理体系,从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将品质意识渗透至企业管理,带来了品质的切实提升。
目前比亚迪旗下车型上的雨刮已采用博世无骨刮片作为标准配置;制动器系统供应商也已经更换为博世,整车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在工艺装备上,比亚迪投资近亿元,引进了24台涂装机器人,很好地保证漆面饱满、亮丽;收购了拥有40余年历史的日本荻原馆林模具厂,拥有了与国际同步的模具技术。为了提升整车品质,比亚迪还在四轮定位设备、整车间隙、整车防腐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例如引进了注蜡工艺设备,掌握了空腔注蜡技术,使车身的防腐效果更加持久。而在车身设计上比亚迪也更加注重安全性能,以S6车型为例,大量高强钢板、超高强钢板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S6车身的安全性。2011年比亚迪斥资数千万,在深圳建设旗下第二个碰撞实验室,完全按照欧美的碰撞标准建设
全新品质护航 比亚迪推出超长质保
品质提升带来的是信心及更优质的服务,今年4月比亚迪推出 “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这是比亚迪IQS10带给消费的最好回馈。目前市场上推出超长质保服务的品牌不多,而且质保零部件范围十分有限,比亚迪推出的超长质保不仅服务时间长,而且质保范围广。不仅涵盖了比亚迪全系车型,而且车身99.9%的零部件都在质保范围内,其中雨刮片、轮胎、等易损、易耗件的保期超过市场主流质保期两倍,被业内人士誉为“最实在、最全面的超长质保”。超长质保服务的推出是比亚迪缔造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更是获得消费者认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支撑它的正是比亚迪IQS10所代表的产品品质。
可以肯定的这绝对不是空手和用嘴得出来的,这是经过过严格的审核才得到的。
比亚迪IQS10的定义
经过两年的狠抓品质建设、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比亚迪IQS质量控制体系达到了IQS10的标准,同时比亚迪在2012年年初发布了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政策,覆盖全系车型及99%的零部件。它标志着比亚迪车型品质达到或超过主流合资品牌水平。 比亚迪IQS10——两年平均小于1个故障。IQS=(车辆售出后三个月内总故障数÷当月销售总量)×100 (pp100)IQS值越小代表发生的故障数越低,品质越好。IQS10的原始含义是100台车在车主用车的第一个季度内的故障数小于10,即每10台车每季度的故障数平均小于1。因为两年有8个季度,所以100台车2年内故障数小于80,换算后单台新车两年平均小于1个故障。
新车质量调研(IQS) 评价方法,具体哪些部件的哪些问题会被列入扣分项? (越具体越好~)
新车质量问题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缺陷和故障无法操作。 具体诊断问题包括如下8个类别:车身内装、车身外观、发动机/变速系统、驾车经历、配置/操控/仪表盘、座椅、音响/通讯/娱乐/导航和空调系统。 在硬性质量问题层面,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这三个方面差距巨大 1、综观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在硬性质量上的差异,可以发现,在传统弱项发动机/变速系统方面,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距离差距巨大,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超越。 2、在车身外观和驾车经历方面,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也依然可观。 3、而在一些通过短期投入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的板块中,比如车身内装和配置/操控/仪表板这两个方面,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已经很小。 4、更加可喜的是,在音响/娱乐设备/导航系统和座椅这两个方面,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已经非常接近。 5、在具体问题细节上,在发动机/变速系统方面,有四个问题细节值得引起自主品牌的关注:发动机有不正常杂音、发动机不稳定/反映迟钝、手动变速箱入档不易、手动变速箱换档时齿轮有摩擦。在驾车经历上,有两个问题细节比较突出:车跑偏、怠速时车身会明显抖动。 扩展资料: 新车质量得分以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表达,新车质量得分越低,表明问题数越少,质量也越好。 新能源车暴露的问题多且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系统以及驾驶经历两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能源车,但是在其他6个主要方面的表现均明显落后。 相较于传统能源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有的多发性问题包括:停车辅助/倒车雷达故障或无法工作、内置蓝牙设备经常有配对或连接问题、车身饰板有缝隙/无法密合/歪掉等。 中国消费者注重新车感官体验,异味和噪音抱怨集中。 在中国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前20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是与气味和杂音/异响有关的感官问题,除了“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以外,还包括“胎噪声过大” “风噪声过大” “刹车有噪音” “座椅产生杂音/异响”“发动机异响” “风扇/鼓风机噪音过大”和“中控台有异响”。 韩系品牌新车质量(87个PP100)连续6年在五大车系中表现最优。 其次是欧系品牌(95个 PP100)、日系品牌(103个PP100)、美系品牌(106个PP100)和中国自主品牌(112个 PP100)。 参考资料:J.D.Power官网-行业解决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