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马寅初中学的学校大事记
马寅初中学的学校大事记
提示:

马寅初中学的学校大事记

含嵊县城关镇第二中学◆1984年5月,嵊县城关镇第二中学教育大楼动工,1985年4月完工。◆1984年9月,嵊县城关镇第二中学招收第一届初一新生,>5个教学班的,分别向剡山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借教室上课。一年后,搬回学校;三年后,规模达17个班级,学生900多名,教职工60余名。◆1987年上半年,随着教育形势的迅速发展,根据县委、县府调整教育结构、完善学校布局的要求,决定在桥东新区建立完全中学,总投资肆百余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壹百余万元,自筹资金叁百余万元。自筹资金中有嵊籍台胞马卡来先生捐资壹万美元,马寅初先生的亲属捐资奖学金壹万肆仟人民币,社会各界捐款肆万余元。◆1987年下半年成立筹建委员会,1988年3月份破土动工。它的前身是嵊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当时为了适应城关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县府于1989年决定用集资办学的方法筹建一所初级中学,命名为“嵊县城关镇第二中学”,校址在北门新村1号。◆1989年8月,第一期工程:六层教学大楼竣工。为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学校命名为“嵊县寅初中学”,属县办县管。同时撤销原“城关二中”,并入“马寅初中学”,于1989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初中新生。◆1990年6月,为弘扬马老精神,明确学校命名,改“嵊县寅初中学”为“马寅初中学”,并开始招收高中新生。当年学校有23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9个班,高一4个班。◆1990年10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马寅初中学落成典礼”。校址:嵊州市城关镇医院路。◆1996年8月,创建嵊州市第二中学。1998年,根据市府统筹调整办学结构,改为高级中学,同时将马寅初中学的高中师生划移给嵊州市第二中学;马寅初中学改制为初级中学,遂成当时规模最大的市属初级中学。◆2011年11月,优化学校结构,嵊州市第二中学与马寅实中学合并,改称“马寅初中学”。原马寅初中学旧址改为“马寅初中学初中部”。

马寅初中学的办学条件
提示:

马寅初中学的办学条件

学校教育设施、设备先进,拥有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9个,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各3个,语音教室1个;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智能音响广播系统及校园程控通讯。学校建有马寅初纪念馆、校史陈列室、 1个多媒体大教室、2个计算机房、建立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学校管理平台、图书室、阅览室、400米6跑道的田径场等现代教育设施和设备,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初中部拥有41个教学班,2500多名在校学生,教职工153名高中部拥有52个教学班,2400多名在校学生,教职工201人 初中部师资力量雄厚,核心竞争力和团队意识强,有中学高级教师37人,中学一级教师95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13人,学科带头人8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16人。高中部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6%,其中高级教师41人,硕士研究生1人,研究生课程结业50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绍兴市级名优骨干教师29人,绍兴市重点高中课程教研大组成员13人,嵊州市级名优骨干教师69人,嵊州市中心教研正副组长12人,嵊州历年高考升学率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19人。 马寅初中学自创办以来,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诸方面,以过硬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学校教育遵循“继承马老遗志,弘扬马老精神”,认真贯彻“刚正、博学、强身、创新”校训,以“勤学、精思、慎问、求真”的学风,勤奋教育,成绩卓著。同时坚持结合进行人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和家长学校建设等,构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受到上级领导、家长、群众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当代家庭报》、《绍兴日报》和浙江电视台、绍兴电视台等也对学校的的特色教育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