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这个事情。邓稼先的功绩是值得人们铭记的。 邓稼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的主要组织者、设计者和研制者,人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祖籍安徽,生于北平清华园,毕业于北平崇德中学,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8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8年担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肩负起研制原子弹的伟大历史使命。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一切手续,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回祖国。 从美国回来后,邓稼先在钱三强、王淦昌领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邓稼先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很快就显示了出来。他多次发表优秀论文,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1956年,邓稼先得到组织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党对他回国后工作成就和思想素养的充分肯定。1958年春天,他接到组织通知,奉命研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终于使原子弹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上升了起来。这时已经是1964年10月了。此时邓稼先已经离别妻子和其他亲朋好友长达六年之久了。然而,他们都不知道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凝聚着他六年的心血。
两弹元勋邓稼先,你对他有什么认识?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其因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文名 邓稼先 出生日期 1924年6月25日 出生地 安徽怀宁县 逝世日期 1986年7月29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学家、物理学家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奠基者 称号 “两弹”元勋 配偶 许鹿希 所属党派 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
两弹一星元勋是谁?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包括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和郭永怀。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祖国的事业,他们无怨无悔。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邓稼先临终前仍惦记着我国尖端武器发展;还有那些戈壁滩上的无名丰碑……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的元勋是谁?
1、任新民 任新民是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倡导者和主持人。1986年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合同,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2、王淦昌 1961年,刚刚从苏联回北京的王淦昌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中央希望回国的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参加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核武器研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带领下,工作进展很快。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美国用了7年4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大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称呼他为“核弹先驱”,他却说: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3、郭永怀 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里,有一位科学家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他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郭永怀。郭永怀心有大我、以身许国,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4、孙家栋 辽宁瓦房店人。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5、屠守锷 屠守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自从上世纪50年代投身航天事业后,他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