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莉嘉台风几天来到海南
21号台风“莎莉嘉”将于10月18日前后来到海南。
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于10月13日20时生成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有所加强,将于15日夜间到16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随后穿过菲律宾,强度明显减弱,将于16日下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再次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东南部海面靠近,于18日白天登陆或擦过海南岛东南部沿海(风力14~15级);以后穿过海南岛,于18日晚上移入北部湾海面(风力11~12级),于19日下午到傍晚在越南北部沿海再次登陆,但目前仍不排除从海南岛以南海面掠过的可能性。
201621台风莎莉嘉登 入福建吗?
21号台风“莎莉嘉”不会登陆福建,但随后的22号台风“海马”对福建可能会有影响,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预测。
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于10月13日20时生成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将于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以后穿过菲律宾,强度将明显减弱,将于16日下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并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将再次加强,逐渐向海南岛东南部海面靠近,将于18日白天登陆或擦过海南岛东南部沿海(风力14~15级),但目前尚不排除从海南岛以南海面掠过的可能性。
2016年第22号台风“海马”的胚胎正在酝酿当中,或在近日生成,并在下个星期抵达我国华东或华南一带沿海,但据预测台风后期目标比较有可能是到台湾或福建南部一带沿海。
台风“格美”“桑美”“潭美”“美莎克”名字当中为什么都用“美”字?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于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战习惯对各台风给予名字,方便识别。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从1947年至1999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非正式地采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台风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太平洋内的热带低气压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后来改成两位数字加上英文字母)。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其他地区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JTWC除外)。
由2000年开始,日本气象厅会同时根据一套新名单为这些热带气旋命名。这些名字及编号除了用于为国际航空及航海界发放的预测和警报外,亦是向国际媒体发放热带气旋消息时采用的规范名称。
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东亚区内的会员提供,各交十个名字,分为五组,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第一个重新开始)。
命名的删除: 如当前被命名的台风对生命或财产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国际气象组织会讨论决定,是否将其从循环名单中删除(这个名字将永远留给这最后一个使用它的台风),再由原来这个名称的国家重新提交新的名称,而提供名字的地区亦可自行要求更换名字。新的名字必须获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全体通过。
来源 I II III IV V
柬埔寨 达维 康妮 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
中国 龙王 玉兔 风神 杜鹃 海马
朝鲜 鸿雁 桃芝 海鸥 彩虹 米雷
中国香港 启德 万宜 凤凰 彩云 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挝 布拉万 帕布 巴蓬 凯萨娜 洛坦
中国澳门 珍珠 蝴蝶 黄蜂 芭玛 梅花
马来西亚 杰拉华 圣帕 鹦鹉 茉莉 苗柏
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玛都
菲律宾 碧利斯 丹娜丝 黑格比 卢碧 塔拉斯
韩国 格美 百合 蔷薇 银河 奥鹿
泰国 派比安 韦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国 玛莉亚 范斯高 海高斯 奥麦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宝霞 罗莎 美莎克 灿都 纳沙
中国 悟空 海燕 海神 电母 海棠
朝鲜 清松 杨柳 红霞 蒲公英 尼格
中国香港 珊珊 玲玲 白海豚 狮子山 榕树
日本 摩羯 剑鱼 鲸鱼 圆规 天鹰
老挝 象神 法茜 灿鸿 南川 麦莎
中国澳门 贝碧嘉 琵琶 莲花 玛瑙 珊瑚
马来西亚 温比亚 塔巴 浪卡 莫兰蒂 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 米娜 苏迪罗 凡比亚 古超
菲律宾 西马仑 海贝思 莫拉菲 马勒卡 泰利
韩国 飞燕 浣熊 天鹅 鲇鱼 彩蝶
泰国 榴梿 威马逊 莫拉克 暹芭 卡努
美国 尤特 麦德姆 艾涛 艾利 韦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环高 桑达 苏拉
这是各个国家取得名字
都有“美”只是碰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