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建国六十七年辉煌成就
建国六十七年辉煌成就
提示:

建国六十七年辉煌成就

1、经济结构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65年来,我国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并正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齐全、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迈进。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发展呈现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新趋势。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同时,我国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趋势明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比1949年提高43.09个百分点。 2、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极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商品短缺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经过65年快速发展,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不仅成功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粮食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1949年增长4.3倍。2013年,谷物、籽棉、花生、茶叶、水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品供给实现了从严重依赖进口到满足世界需求的历史性跨越。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目前我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 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服务业长期发展滞后的局面逐步得到改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日益繁荣,房地产、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薄弱,严重制约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65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领域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并形成比较优势。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3年的6347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103907万千瓦。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2013年,能源生产总量34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42倍,年均增长8.1%。交通运输建设。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1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3.7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公路里程(不含村道)435.6万公里,增长53.0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72.8亿吨,比1985年增长22.5倍。 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现代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邮电业务总量从1949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84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7.0%。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达到122911万户。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 4、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极度贫困。65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1952年末增长2.7倍;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增长14.4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2013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1.3倍,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1.9倍,年均增长7.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47602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2124倍,年均增长24.5%。 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6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2013年的37.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全覆盖。 5、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经过65年的发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468万人,比1978年增长27.8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3年的9.3年。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举世公认的科技大国。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847亿元,比1995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21.6%;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8%,比1995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随着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成为少数几个独立掌握空间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2013年的9.5‰。此外,文化、体育、环保等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极大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我国国际影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61年辉煌成就
提示:

新中国61年辉煌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9-200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2009年中国GDP为4909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现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口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约十三亿三千二百四十六万人(2009年08月)。 中国陆地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拥有领海400多万平方公里,总面积140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有八座建筑位居全世界十大最高建筑物之列,包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楼。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中国是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载人太空飞船技术以及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综合军事力量排名位于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居世界第四位(2010年)。 中国是世界公认拥有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之一。 中文博客现有数量约达到一亿零七百多万个(2008年07月),居世界首位。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十亿六百多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六亿七千多万户(2009年5月)[2],居世界首位。 中国互联网用户约为三亿三千八百多万户(2009年06月底),居世界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中国于1964年10月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国于1967年06月首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于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
  中国于昆明在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大型诗词书籍《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2006年出版。
  中国沈阳在200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
  中国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发生了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的“5·12汶川大地震”。
  中国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并且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和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举行),并以51金、21银、28铜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984至2008年的奥运会上,共夺得金牌一百六十三块。
  中国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
  中国哈尔滨于2009年2月18日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中国洛阳于2009年4月10日到4月16日举办世界邮展。
  中国北京于2009年10月1日举办建国60周年阅兵式。本次阅兵将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受阅。每方队为352人。
  中国济南在2009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举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中国香港于2009年12月5日到13日举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中国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青海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
  中国上海在2010年4月30日到10月31日举办世界博览会。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中国 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
  中国广州将在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举办亚运会。
  中国西安将在2011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深圳将在201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中国天津将在2013年举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南京将在2014年举办世界青奥会。

《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
提示:

《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

[《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
我读了《辉煌六十年》这本书后,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不由得赞叹:中国已走过六十年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特别是读了《小屏幕大世界》这篇文章,使我记忆犹新。随着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日益丰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就拿我家来说,我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全家只能看看电视,被无聊围得团团转。现在可好了,我家里买了一台联想电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爸爸在网上玩QQ游戏,上QQ农场种菜,还跟远在广东打工的妈妈视频聊天,互相问寒问暖,不用打电话,读后感《《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妈妈想我的时候在视频上可以看我了,不用回来了,好方便。
我更是不亦乐乎,有空时在网上看文章、查资料、找素材。有一次,我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不会做,就去问爸爸。爸爸看过题后并没有立即帮我解决,而是打开了网页,找到了很多关于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太奇妙了,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这小小电脑使我受益匪浅。……是啊!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只要打开电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真是“小屏幕大世界”!
我们是祖国的新生代,肩负着祖国的明天和未来。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知识和智慧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明天,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辉煌六十年》读书心得体会〕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