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西子是什么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这句诗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首二句,诗人运用其写气图貌之笔,精切描绘并深情礼赞了西湖的晴光雨色。
从诗题中“初晴后雨”及第一首“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诗人在西湖饮宴那天,早晨露晖万道,入暮细雨空濛,景物反差很大。首句即描绘了在露晖照耀下水光荡漾的动态之美,次句则点染出雨幕中山色空濛的朦胧之美。以晴时“潋滟”赋“水光”,以雨中“空濛”状“山色”,可谓各得其趣。这固然是大自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给诗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能够抓住不同时辰的景物,渲染出西湖景色的变化之美,却得力于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敏锐的捕捉能力。
欲把西湖比西子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扩展资料 1、《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2、《饮湖上初晴后雨》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介绍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是什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语出宋代苏轼(即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赞美西湖美景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名诗。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