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提示: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诗人秋天登览万山寄给他的朋友张五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思飘逸而真挚,景物疏淡而优美,是孟诗代表作之一。

  万山,又名汉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与万山相望。张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乡好友,隐居于襄阳岘山附近的白鹤山。

  开头两句点出张五及其隐居之所,然后想象居住于北山白云深处的张五。晋代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似由此脱化而来,勾划出了怡然自乐的隐者的形象。三、四两句写登山相望的情思。在晴朗的秋天,诗人登上万山,遥望隐居在远山的友人,只看见雁群向天边飞去。诗人的心也仿佛随之飞到了友人的身旁。

  思念之情,跃然纸上。黄昏时分,诗人心头不禁泛起缕缕愁思。清秋季节愈发勾起诗人登高相望的兴致。

  因此特地寄了这首诗,约他到重阳节同来登高,从而点明了题意。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描绘诗人登上高丘,纵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下暮归的村人。有的在江边行走,有的在渡口停歇待渡。纷乱的人群衬托出诗人不见友人的惆怅心情。接着诗人放眼向远处望去,眼前是一片苍茫的景色:远处的树木显得很矮小,好像荠菜一样,而停泊在江边的小船却象一弯新月。从而揭示出诗人在朦胧的暮色中感到茫远、孤寂的心境。

  这四句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景象,自然,平淡,而又富有情味。

  结尾两句用“何当”一转,以“重阳节”照应开头,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说明了寄诗的原因,表现出他们友情的真挚。

  这首诗先写因怀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善于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由近及远,用写意法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面上,点缀着暮归村人、平沙渡头、天边树影、江畔小舟,同时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幽远、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

整理:zhl201612

古诗新赏之《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提示:

古诗新赏之《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王维和孟浩然,习惯称呼二人为“王孟”,山水田园派诗人,诗作清雅秀丽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据称孟浩然25岁前曾潜心研究道教,之后花了十几年时间踏足大江南北,游历风景名胜体验民俗民情(可能是背包客鼻祖啦),年逾四十才去应试不幸落第,出师不利信心备受打击,黯然神伤好长一段时间,幸好有王维在旁鼓励安慰吟诗作赋以解心中苦闷,感叹道人生得一知己此生无憾也。

虽一生仕途不顺但多年丰富的游历,也为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诗是重阳节孟登高望远心系友人张五,通过俯视美景而聊表思念之情。

个人韵译:

登上白云飘渺的北山,山顶云淡风轻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登高远眺友人所在之处思念之情更甚,那就让南飞的北雁鸿雁传书吧。看着淡淡慕色笼罩下的山峦不禁愁从心中起,或许只有满目金色宜人的秋景才能让人喜从心起。

看着山脚下的田间小径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农夫归家路过,在江边渡口的沙滩上停留歇息闲话家常,一切显得如此温馨暖心。遥望远方的绿树显得如此渺小仿佛一颗荠菜随风飘摇,江畔白色沙粒点缀的沙滩犹如月色下点点繁星闪亮动人。在这重阳佳节遥望远方的友人举杯畅饮,良辰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个人点评:

孟浩然的经历很多方面值得我辈学习借鉴,我们现在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之为“游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可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亲身实践方能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