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什么是秦朝的统治思想
什么是秦朝的统治思想
提示:

什么是秦朝的统治思想

秦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秦朝的统治者对法家思想尤为推崇,并在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法家的理论和实践。

秦朝的统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的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严密的法律制度,包括各种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等。这些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政权。

2. **中央集权制**:秦朝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3. **严格的等级制度**:秦朝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国家的官员和贵族根据其地位和功绩,享有相应的权力和特权。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 **重农抑商**:秦朝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同时,秦朝也限制商业的发展,以防止商人和手工业者对国家政权的威胁。

5. **军事扩张主义**:秦朝实行军事扩张主义,积极对外扩张,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巩固国家政权。

6. **选拔官员和人才**:秦朝实行了严格的选拔制度,以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官员和人才。这些官员和人才对国家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秦朝的统治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过于严格和专制,导致秦朝的统治未能持久。随着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秦朝的文化对后世的有什么影响呢?
提示:

秦朝的文化对后世的有什么影响呢?

亲亲您好,一、秦汉文学的特点——大 大一统时代 国力强大 文化繁盛 心态昂扬 思想表达上:独尊儒术 历史思考上:大总结 文学表达上:鸿篇巨制 汉文章:政论文发达,现实政治统治的需要;史传文巅峰,历史大总结的需要;汉赋兴盛,文化心理的需要;汉乐府,制礼作乐的需要。 西汉鸿文: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贤良对策》 二、秦代文学——秦世不文 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历劫。 秦代文学几乎一片空白,遗留下来的秦文献只是秦始皇巡狩禅时散在泰山、琅琊台等几处的刻石。 1.《吕氏春秋》 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由十二式、八览、六论组成,后代简称《吕览》,共20余万字。《汉志》称它为“杂家”。文风务实 2.李斯(?-公元前208) 秦唯一著名散文家。与韩非是同学,学成入秦,为吕不韦门客,后至秦丞相。 《谏逐客书》议论风发、文采丰富——骈体初祖:排比铺陈,富于文采,趋于骈偶化。(一)秦汉文化的地位: 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1)统一: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汉朝独尊儒术 (2)多样化:秦汉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原因: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造纸术、《九章算术》、天文和医学 4、气势恢弘 大一统的帝国、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史记》 (三)先进的科学技术——天文、数学、医学、造纸 1、天文历法 (1)汉武帝时,制订出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太阳历”; (2)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最早; (3)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2、数学: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医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2)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东汉末年的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医圣)的《伤寒杂病论》 4、造纸术 (1)西汉发明最早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候纸 (3)造纸术的传播:东传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非洲和欧洲。 (四)哲学与宗教 哲学: 董仲舒 (西汉)、王充(东汉); 宗教: 佛教和道教 1、董仲舒的主张: (1)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 (2)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禁止其他学说; (3)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4)倡导儒学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唯心思想 2、王充——《论衡》 (1)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物质; (2)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3、佛教 (1)传入:西汉末年; (2)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建造白马寺. 4、道教 (1)道教的形成: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相结合; (2)《太平经》 (五)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司马迁与《史记》——西汉 (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内容: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2、班固与《汉书》——东汉 (1)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 (2)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六)文学的新成果 1、赋 (1)特点: (2)代表: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班固《两都赋》 3、 乐府诗 (七)雕塑与绘画 1、雕塑——秦始皇兵马俑(陶塑); 2、绘画——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彩色帛画.

秦文化的历史意义秦文化对秦朝统一有何影响
提示:

秦文化的历史意义秦文化对秦朝统一有何影响

秦文化是秦氏宗族文化进化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秦族人性格质朴、率直,性情坚强彪悍,做事敢作敢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善于嬗变和进取。 秦文化的精神特质造就了“跨海内制诸侯”的强大秦国,为秦朝建立、统一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其一,跨越历史的伟大实践。 从秦非子受封于秦地,到秦襄公建立诸侯国,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经历了37代君王、约678年的励精图治,几乎每个历史阶段都经受战争的严峻考验与社会的重大变革。 秦文化就是在纷争频仍的社会动荡和改朝换代中,不断发展、提升,不断获得补充和完善,每个朝代都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定义。 因此,秦文化是在前无古人、史无先例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艰难探索、反复实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通过世世代代秦国先祖把握发展机遇,主导社会改革,从横跨多个世纪的伟大实践中演变而成的,它曾走上历史的巅峰,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先进的文化。 其二,“海纳百川”的文化视野。 秦国对外来文化一向采取包容的态度,从秦穆公开始就注重引进人才,吸收外来文化。 至秦昭王时,博采众长,学术已出现“纳六国之士”的风气。 而李斯《谏逐客令》所谓“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觉鼍之鼓,秦不生一焉”,以及“异国之乐者,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等等,这都是秦国融合各国文化的充分体现。 秦始皇执政时期,注重吸纳礼乐,“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还御准吕不韦召集六国学子,编撰《吕氏春秋》,兼采各家学说,展示了“泰山不让土壤”的广阔视野。 虽然曾出现“燔诗书,明法令,禁儒术”和“梵书坑儒”现象,但这只是推行政制的权宜之策,并未影响秦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其三,“河海不择细流”的招贤纳才政策。 从秦孝公建都咸阳之后的144年间,秦国一直是诸子百家的政治摇篮,“门户开放“乃秦国的优良传统。 秦国大力从六国引进人才,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新信息、新观念,如秦孝公时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苏秦、张仪,秦昭王时期的范睢、蔡泽,秦始皇时的李斯、韩非、蔚缭、郑国等等,他们都是当时六国的名贤志士,“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他们均在秦国找到了实现其政治抱负的舞台,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国对待外来人才的宽容、开放政策,使咸阳成为当时人才云集的都城,秦国变成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强大的国度。 其四,“王者不却众庶”的社会改革。 秦国从商鞅变法就开始建立“县制”,推行土地私有制,逐步废除分封制。 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封建诸侯的地方势力,瓦解封建贵族和领主对土地的控制,准许民间自由买卖土地,让耕农合法占有田地。 这一改革,推翻了自西周以来一直施行的“分土诸侯”制度,恢复了基层百姓的基本权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那些措施又继续延伸到皇族规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如始皇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各级官员勋爵,均凭军功授予,以“功臣为诸侯”;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群臣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 秦始皇以上“事不师古”的改革,充分体现他以“庶民社会”为本的治国思想,以及积极推动中国走向“君主法治”的政治理想,反映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和体恤“庶民”、亲善百姓的皇帝。 其五,亘古通今的政治变革。 秦国在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它开疆扩土,收复西垂,经略巴蜀,开发南越,统一中国,并创制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创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二是创立郡县制;三是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法治;四是推行土地私有制;五是实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不仅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割据向封建统一转变,而且他在这一转变中对每一个历史关节点的准确把握和驾驭、创立了影响中国社会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