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石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石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

石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灵魂和根基。
石油精神是每一位石油人心中的信念、眼中的光。“苦干实干”“三老四严”是它的核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它的典型代表,各石油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它多维度的体现。




大庆精神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1981年,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1990年,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大庆时,把大庆精神提炼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具体指:“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玉门精神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获得解放。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担负起了“三大四出”的使命,形成了“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的石油工业摇篮文化。在一次次全力支援新油田的开发建设后,玉门油田自我加压、负重登攀,形成了玉门油田的五种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厘钱”精神,设备缺乏、自己修造的“穷捣咕”精神,原材料不足、改制代用的“找米下锅”精神,人员不足、多作贡献的“小厂办大事”精神,修旧利废、挖潜改造的“再生产”精神。

  克拉玛依精神

  克拉玛依精神,是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形成的一系列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优秀文化的总和。“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是克拉玛依精神的核心,体现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为国分忧、一心为油的爱国情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顽强作风,四海为家、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

  柴达木精神

  柴达木盆地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堪称世界上最罕见的高原“天盆”。1954年3月,考察队由当地维吾尔族老人伊沙·阿吉做向导,骑着骆驼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情况等进行考察。1955年11月25日,泉1井获得工业油流,唤醒了沉睡的柴达木。1958年9月13日,冷湖5号地中4井喷出日产800吨高产油流,拉开了柴达木规模开发的帷幕。“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的柴达木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坚实基础和特色基因。

  “磨刀石”精神

  长庆油田油气层岩石外观致密坚硬,形似花岗岩,被长庆人形象地称作“磨刀石”。长庆人提出“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在50多年夺油拿气的艰难道路上,形成了一系列实用、高效的压裂改造和超前注水等核心技术,也形成了可贵的“磨刀石”精神。“磨刀石”精神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好汉坡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苏里格精神,忠诚敬业、坚韧奉献的山丹丹精神。

石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

石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1、石油精神说的应该就是铁人王进喜,像他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对不对勇于团结敢拼敢做。 2、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

石油精神是什么呢?
提示:

石油精神是什么呢?

“石油精神”的内涵如下: “石油精神”是一种历久弥坚、执着笃行的信念信仰;是一种实实在在、恪尽职守的态度作风;是一种超越小我、奉献报国的价值选择和情怀坚守。“石油精神”的永恒生命力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断的实践。 相关书籍: (1)《弘扬“石油精神”学习读本》,2016年9月,石油工业出版社。 (2)《石油精神读本》,2019年11月,中国石化出版社。 (3)《石油精神——文献石油70年》,2020年6月,石油工业出版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油精神

石油精神是什么意思?
提示:

石油精神是什么意思?

石油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总称,诞生于石油石化工业异常艰苦的创业时期,是石油石化战线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夺取胜利的不竭动力。 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中,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灵魂和根基。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事实确实如此,只要细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石油精神其实一直都未曾远去。 石油精神在 “中国石油师”的坚实脚步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1952年8月1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翻开了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面对重重挑战,这支“石油师”发出了铮铮誓言:“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儿:在石油前辈的手拿肩扛、浴血奋战里!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在那个时代里,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对于石油人来说,面临着技术人员匮乏、石油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奇缺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困难吓不到石油人。 没有吃的,他们就抠鼠洞、扒树皮、挖野菜、开荒种地;没有用的,他们就“人拉肩扛”;没有住的,他们就住在简陋的帐篷、牛棚、马厩里…… “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不屈的意志和瘦瘠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