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刚伐桂的故事讲了什么?
吴刚伐桂故事简介: 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500丈的月桂树。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并说:“如果你可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扩展资料: 中秋节的来源和习俗: 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你有哪些了解?
吴刚同为神话人物,其砍树传说有多个版本。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吴刚总是同月亮、嫦娥、玉兔这些元素一同出现的,因为他要砍的桂花树就生长在月亮上,而且是一直一直都砍不完的。但其实在民间传说中,吴刚为什么要到月亮上去砍那棵永远砍不完的桂树,有很多个版本。 一、吴刚惹怒太阳神被罚到月亮上砍树。 吴刚惹怒太阳神的传说是来源自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题材文本《山海经》,《山海经》中表述的是吴刚的妻子与太阳神的孙子之间私通,被吴刚知道后,吴刚一怒之下,就把太阳神的孙子打死了,而也因为这样惹怒了太阳神,被太阳神罚到了月亮上,去砍一棵永远都砍不完的树。而同样在月亮上出现的兔子则是吴刚的妻子在后悔之后,将自己的孩子变成的,是为了到月亮上去帮助吴刚的。 二、吴刚作为凡人不学无术,被罚到月亮上砍树。 在这一版本中,吴刚只是一个凡人,但是一心想求道成仙,当他遇到一个神仙的时候,就努力的向他讨教,而在神仙教授他仙法之后,他又不好好学习,想要一招成仙,随后又奢望神仙带他去月亮上神游,由此惹恼了神仙,就罚他到月亮上砍树。这样的民间传说或许是想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踏实的学习,不要求不劳而获。 三、吴刚与嫦娥有私,被罚到月亮上砍树。 还有一个版本就是说,吴刚本就是天上的神仙,是南天门的守卫,但是他与嫦娥交好,常常悄悄地去广寒宫与嫦娥私会。然而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玉帝因为吴刚的擅离职守很生气,于是就罚他去砍树,砍不完不能回南天门当差,也不能与嫦娥再相见。 更多关于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你还有哪些了解,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评论。
吴刚伐桂的意思
吴刚伐桂,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吴刚,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吴刚伐桂表达了什么
《吴刚伐桂》表达了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追求,用自己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来完成这些战胜不了的困难,最终会成功。要脚踏实地,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吴刚伐桂》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所说为吴权,而后人误将吴刚冠为“吴权”。
吴刚伐桂的故事50字
吴刚伐桂故事简介: 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500丈的月桂树。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并说:“如果你可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扩展资料: 中秋节的来源和习俗: 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