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兹钢的历史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库都布高塔墙内耸立着一根约7米高、直径约半米的铁柱。与身旁72米高的库都布高塔相比,这根黑黝黝的铁柱显得很不起眼,但正是它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科学家们的注意。因为这铁柱虽在露天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居然一点不生锈,堪称世界奇迹。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看,这根铁柱并非就地铸造,而是公元5世纪时,被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搬移过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旃陀罗王而造。不过如今人们都习惯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咤印度的一代枭雄---阿育王联系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铁柱”。据现代科学分析鉴定,这根铁柱的铸造时间应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学家疑惑不解的是,至今铁柱通体仍找不到一块锈迹。要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迹斑斑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找到防止铁器生锈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当时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代冶炼出其他不生锈的铁器制品呢?汗牛充栋的古印度典籍中为什么也没有关于这种秘技的任何记载呢? 当地人称,只要能背靠铁柱将它环抱,许下的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也许这铁柱真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现代人的智慧在它面前也显得无力。
乌兹钢的结论
综合对乌兹钢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带状分布的先共析铁素体的生成导致了二次碳化物沿着带状分布。而这些沿着一定规律排列的如银河般的颗粒状化渗碳体就是乌兹钢花纹的最主要成因。2.布拉特和亚共晶白口铸铁对比,在金相组织上十分相似,而与古代乌兹钢却有很大差别。所以可以认为阿诺佐夫派的俄式布拉特和乌兹钢有本质上的区别,铸铁与钢的区别。3.古代乌兹钢兵器绝大多数的整体硬度都在50hrc以下(并非大多数传闻的60hrc以上),但是局部显微硬度可以到65,而且抗断裂能力非常之好。柔软基体的乌兹钢,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体现出更好的锋利度。尤其是在切割肌肉、筋腱、衣服等柔软坚韧的纤维组织时更加明显。这种能力可能由于硬质项的微锯齿和柔软基体的自剥落共同作用造成的。4.由于Cr7C3颗粒尺寸远远大于Fe3C,而且极易剥落,如果制造含高铬的不锈乌兹钢只能令乌兹钢所独有的锋利特性消失殆尽,因此应当认为得不偿失。
世界十大名刀
世界十大名刀如下: 1、大马士革刀 阿拉伯人使用的大马士革弯刀,是一种经过完美锻造工艺生产的大马士革钢材制造的武器,在遇到压力时可以弯而不裂,又能长期保持刃口锋利得仅用单手就能把人劈成两半。 2、武士刀 刀在日本是最受重视的冷兵器,它是冲锋陷阵的神兵利刃,也是武士用来保全名誉、谢罪自杀的武器,日本刀分为长刀、短刀、匕首,长刀作为战斗之用,短刀用来协助长刀,或者用来剖腹自杀,直到19世纪末,日本军人或者武士出门时,还会随身佩戴一把长刀和一把短刀。 3、马来剑 马来刀与日本刀、大马士革刀并称为“世界三大名刃”,它是马来群岛地区的一种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的民族传统剑具,作为闻名世界的利刃之一,马来刀的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非常精美,并非常锋利。 4、唐刀 唐刀是中国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现代俗称的“唐刀”,其狭直刀身,小镡,长柄(可双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中国唐刀,千年前自唐朝进口之“金银钿装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汉代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同时也拥有笔直的刀身。 5、苗刀 苗刀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武术刀技,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在民国时期定名为苗刀,苗刀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 6、尼泊尔刀 尼泊尔弯刀又称廓尔喀刀,是一种阔头弯刀,其刀锋与一般弯刀相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反曲刀,尼泊尔弯刀是尼泊尔的国刀,于160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尼泊尔。 7、哥萨克骑兵刀 世界著名的骑兵,他们用的这把世界名刀叫哥萨克骑兵刀,是十分厉害的一种刀具,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战斗的时候胜利那么多场了。 8、缅刀 此刀乃驰名世界的缅铁经过千锤百炼,取其“铁筋”打造而成,其特点是软,薄,轻,它一般没有刀鞘,而是随身藏在衣下甚至缠在腰间,真正做到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此刀可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妖刀”。 9、中国大砍刀 砍刀,又称长刀、背刀、挎刀,是一种通常带月牙形刀身的刀,也是中国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砍刀一般约一寸多宽,一尺多长,齐头,刀身刃口锋利,威力巨大,可以劈砍任何坚硬的树木,很多少数民族使用砍刀用来砍柴,狩猎等。 10、博伊刀 博伊刀是美国边境英雄吉姆博依所发明的,此刀在美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方和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刀具设计极具搏斗性和攻击性,是极度强劲的野外战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