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区别?
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区别?
提示:

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区别?

“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都是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表彰,但两者有所不同。
“最美教师”是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感召力和示范性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通常是在课堂上或者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学生和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书育人楷模”则更强调教育理念和思想引领的方面,一般是指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经验,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思想引导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因此,这两种表彰方式各有其侧重点和背景,但都旨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先进事迹
提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先进事迹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副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着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玄武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吴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吴邵萍同志是我们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感染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岗位。 ;

。。。。。。。。马丹
提示:

。。。。。。。。马丹

  关于马丹,有很多,我帮你列出其中几个有名的吧 瑞士作曲家马丹,1890年9月15日生于日内瓦,1974年11月21日卒于纳尔登。从 J.劳贝尔学钢琴、和声与作曲。1926年从E.雅克-达尔克罗兹学习两年后,在雅克-达尔克罗兹研究所教律动理论,同时还参加哈普西科德和钢琴的演出活动。1933~1939年任现代音乐技术学校校长。1943~1946年任瑞士音乐家联合会主席。1950~1957年在阿姆斯特丹的科隆音乐高等学校教作曲。马丹的早期创作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和声色彩微妙,对位技巧精湛,具有鲜明个性。他的某些作品也采用十二音技法,例如根据W.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的歌剧《暴风雨》(1956)和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1929),根据莫里哀的戏剧创作的歌剧《浦尔叟雅克先生》(1962)等。在音乐中他还运用了某些不对称的、半音音阶旋律和爵士乐节奏。他的清唱剧《给大地以和平》(1945)、《各各他》(1949)表明他是现代主义音乐作曲家中的人道主义者。此外,他的著名作品还有为钢琴写的8首前奏曲(1948),为不同乐器写的叙事曲、协奏曲及配乐《奥狄浦斯王》(1923)等。 江汉大学教授马丹,男,1956年9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医学博士,呼吸内科专业,主任医师,副教授。马丹博士于1999年担任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2000年担任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2001年担任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2003年"非典"期间担任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主任,2005年担任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主任,2006年担任江汉大学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2008年担任江汉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主任。马丹博士以张应天教授为榜样,长期坚持临床一线诊疗工作和临床医学教育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待病人如亲人,技术上精益求精,多次成功救治疑难危重病例。讲授的课程有"诊断学"、"内科学"、"急诊医学"、"老年医学"、"临床技能学"和"院前急救"等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其中负责主讲的"物理诊断"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江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马丹博士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大力践行人材培养方针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根据国际通行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GMER)的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积极开展以模拟医学教育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实验和实践教育,主持筹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实验室,在湖北省内高等医学院校中率先培训和应用"标准模拟病人";在课程设置方面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独立设置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课程,并为该课程的教学主持编写了相关教材;在考试方法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注重形成性考核,并在湖北省高等医学院校中率先实施了多站式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在马丹博士的带领下教研室多位教师获得江汉大学教学质量奖。 当代陶瓷工艺美术师马丹,又名马瞾,字雨田,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马丹,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修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是国际金融。曾经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与他人合写专著两部。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上海市社科项目一项。 20140405期《非诚勿扰》3号女嘉宾马丹,来自北京,第427期首次上场。马丹是个地道的北京大黑妞。喜欢欧美文化,热爱舞蹈,喜欢交友。她拥有一身古铜色黑黝黝健康的皮肤。 婚恋史:谈过三次恋爱,第一段是异地恋,很难维持,第二段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很让自己感动,但因性格不合而分开,第三段是因为对方比较小,太大男子主义,事事都要管着,没个人空间,马丹小男友劈腿,最终导致分手;单身有一年多了。家庭背景:父亲是特级厨师,退休后在家经营私房菜馆,母亲在机关工作,现已退休!收支状况:每个月工资5000元以上,自己还做些奢侈品代购,有点额外的收入;日常生活中的开销很小,开销较大的就是“美黑”和买服装约法三章: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相互坦诚、忠诚就够了;婚后最好能过二人世界择偶车房要求:必须要有房有车,希望以后不会为这些事发愁

马丹的简介
提示:

马丹的简介

雨田先生自幼受其父(马添才,自小做瓦出生,后到景德镇发展成为景德镇陶瓷釉彩专家,也是当代仅存为数不多的掌握龙窑技术的长者之一)熏陶,酷爱壶泥玩料。对陶瓷选料、滤浆、品型设计、釉彩、工艺有极高的要求和创意。2002年以前跟从其父在景德镇手工制作仿古瓷,积累了丰富的手工技艺。2003年开始从事紫砂壶的制作研究,并把景德镇传统手拉技艺融入到紫砂壶的制作当中,与其长兄马辉并列手拉壶开宗大家。现在市场上手拉壶的风行和把壶爱好者多喜欢手拉壶的精湛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