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兰克加工中心 EX1029 1028 1025 1014 报警,如何解决?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法兰克加工中心 EX1029 1028 1025 1014 报警,如何解决?答:报警是主轴没有定向。方法:重新执行进行主轴定向。如果有报警,主轴定位编码器可能松动或损坏。及时处理或更换。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可分为无刀库和有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具库的数控铣床也叫加工中心。【摘要】
法兰克加工中心 EX1029 1028 1025 1014 报警,如何解决?【提问】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法兰克加工中心 EX1029 1028 1025 1014 报警,如何解决?答:报警是主轴没有定向。方法:重新执行进行主轴定向。如果有报警,主轴定位编码器可能松动或损坏。及时处理或更换。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可分为无刀库和有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具库的数控铣床也叫加工中心。【回答】
【问一问自定义消息】【回答】
法兰克加工中心报警 代码 EX1010是什么意思啊
机床侧报警,这是机床厂家设置的报警信息,每个厂家的都不一样,请直接看报警内容,或对照机床说明书。 发那科系统报警大全如下: 1、程序报警 003 输入的数据超过了最大允许输入的值。参考编程分的有关内容。 004 程序段的第一个字符不是地址,而是一个数字或“-”。 005 一个地址后面跟着的不是数字,而是另外一个地址或程序段结束符。 009 一个字符出现在不能够使用该字符的位置。 010 指令了一个不能用的G代码。 011 一个切削进给没有被给出进给率。 014 程序中出现了同步进给指令(本机床没有该功能)。 015 企图使四个轴同时运动。 033 编程了一个刀具半径补偿中不能出现的交点。 034 圆弧插补出现在刀具半径补偿的起始或取消的程序段。 037 企图在刀具半径补偿模态下使用G17、G18或G19改变平面选择。 038 由于在刀具半径补偿模态下,圆弧的起点或终点和圆心重合,因此将产生过切削的情况。 041 刀具半径补偿时将产生过切削的情况。 043 指令了一个无效的T代码。 044 固定循环模态下使用G27、G28或G30指令。 077 子程序嵌套超过三重。 090 由于距离参考点太近或速度太低而不能正常执行恢复参考点的操作。 2、伺服报警 400 伺服放大器或电机过载。 401 速度控制器准备号信号(VRDY)被关断。 410 X轴停止时,位置误差超出设定值。 411 X轴运动时,位置误差超出设定值。 415 X轴指令速度超出511875检测单位/秒,检查参数CMR。 416 X轴编码器故障。 436 Z轴编码器故障。 437 Z轴电机参数错误,检查8320、8322、8323、8324号参数。 3、超程报警 510 X轴正向软极限超程。 511 X轴负向软极限超程。 520 Y轴正向软极限超程。 4、过热报警及系统报警 700 NC主印刷线路板过热报警。 704 主轴过热报警。 扩展资料: 典型构成 1、数控主板:用于核心控制、运算、存储、伺服控制等。新主板集成了PLC功能。 2、PLC板:用于外围动作控制。新系统的PLC板已经和数控主板集成到一起。 3、I/O板:早期的I/O板用于数控系统和外部的开关信号交换。新型的I/O板主要集成了显示接口、键盘接口、手轮接口、操作面板接口及RS232接口等。 4、MMC板:人机接口板。这是个人电脑化的板卡,不是必须匹配的。本身带有CRT、标准键盘、软驱、鼠标、存储卡及串行、并行接口。 5、CRT接口板:用于显示器接口。新系统中,CRT接口被集成到I/O板上。 另外,还提供其他一些可选板卡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fanuc
软件和硬件的区别?
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一、软件是一种逻辑的产品,与硬件产品有本质的区别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或设备。在研制硬件产品时,人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在把原材料转变成有形的物理产品。 而软件产品是以程序和文档的形式存在,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来体现他的作用。 在研制软件产品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活动表现在要创造性地抽象出问题的求解模型,然后根据求解模型写出程序,最后经过调试、运行程序得到求解问题的结果。整个生产、开发过程是在无形化方式下完成的,其能见度极差,这给软件开发、生产过程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软件产品质量的体现方式与硬件产品不同 质量体现方式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硬件产品设计定型后可以批量生产,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检测体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生产、加工过程一旦失误。 硬件产品可能就会因为质量问题而报废。而软件产品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进行生产,就目前软件开发技术而言,软件生产还是“定制”的,只能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或实现。但是软件爱你产品一旦实现后,其生产过程只是复制而已,而复制生产出来的软件质量是相同的。 设计出来的软件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产品也不会报废,通过修改、测试,还可以将“报废”的软件“修复”,投入正常运行。可见软件的质量保证机制比硬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有形的物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硬件产品生存周期而言,成本构成中设计、生产环节占绝大部分,而售后服务只占少部分。 软件生产主要靠脑力劳动。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软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研制成功后,产品生产就简单了,通过复制就能批量生产。 四、软件产品的失败曲线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存在老化和折旧问题。当一个硬件部件磨损时可以用一个新部件去替换他。硬件会因为主要部件的磨损而最终被淘汰。 对于软件而言,不存在折旧和磨损问题,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永远使用下去。但是软件故障的排除要比硬件故障的排除复杂得多。软件故障主要是因为软件设计或编码的错误所致,必须重新设计和编码才能解决问题。 软件在其开发初始阶段在很高的失败率,这主要是由于需求分析不切合实际或设计错误等引起的。当开发过程中的错误被纠正后,其失败率便下降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该软件被废弃不用。在软件进行大的改动时,也会导致失败率急剧上升。 五、大多数软件仍然是定制产生的 硬件产品一旦设计定型,其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和流程管理也就确定下来,这样便于实现硬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成批生产。 由于硬件产品具有标准的框架和接口,不论哪个厂家的产品,用户买来都可以集成、组装和替换使用。 尽管软件产品复用是软件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几家领军软件企业也建立了一些软件组件复用的技术标准。 例如,OMG的CORBA,mICROSOFT的COM,sun的J2EE等,但是目前还做不到大范围使用软件替代品。大多数软件任然是为特定任务或用户定制的。 扩展资料: 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总称。计算机的硬件应包括5个基本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上述各基本部件的功能各异。运算器应能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存储器不仅能存放数据,而且也能存放指令,计算机应能区分是数据还是指令。 控制器应能自动执行指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输人、输出设备与主机进行通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操作人员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主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应在不需干预的情况下启动完成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任务。 软件: 电脑的外观、主机内的元件都是看得见的东西,一般称它们为电脑的「硬件」,那么电脑的「软件」是什么呢?即使打开主机,也看不到软件在哪里。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听起来好像很抽象,但是,如果没有软件,就像植物人一样,空有躯体却无法行动。 当你启动电脑时,电脑会执行开机程序,并且启动系统」,然后你会启动「Word」程序,并且打开「文件」来编辑文件,或是使用「Excel」来制作报表,和使用「IE」来上网等等,以上所提到的操作系统、打开的程序和文件,都属于电脑的「软件」。 软件包括: 1、应用软件:应用程序包,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等 2、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编译解释系统服务性程序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互相依存的两大部分,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和软件互相依存 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正常工作是硬件发挥作用的唯一途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且充分发挥其硬件的各种功能。 2、硬件和软件无严格界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因此,硬件与软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绝对严格的界面。 3、硬件和软件协同发展 计算机软件随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而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促进硬件的更新,两者密切地交织发展,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 软件-百度百科 硬件-百度百科
硬件和软件有什么区别?
一、软件是一种逻辑的产品,与硬件产品有本质的区别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或设备。在研制硬件产品时,人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在把原材料转变成有形的物理产品。
而软件产品是以程序和文档的形式存在,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来体现他的作用。在研制软件产品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活动表现在要创造性地抽象出问题的求解模型,然后根据求解模型写出程序,最后经过调试、运行程序得到求解问题的结果。整个生产、开发过程是在无形化方式下完成的,其能见度极差,这给软件开发、生产过程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软件产品质量的体现方式与硬件产品不同
质量体现方式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硬件产品设计定型后可以批量生产,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检测体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生产、加工过程一旦失误。硬件产品可能就会因为质量问题而报废。而软件产品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进行生产,就目前软件开发技术而言,软件生产还是“定制”的,只能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或实现。但是软件爱你产品一旦实现后,其生产过程只是复制而已,而复制生产出来的软件质量是相同的。设计出来的软件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产品也不会报废,通过修改、测试,还可以将“报废”的软件“修复”,投入正常运行。可见软件的质量保证机制比硬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三、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有形的物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硬件产品生存周期而言,成本构成中设计、生产环节占绝大部分,而售后服务只占少部分。
软件生产主要靠脑力劳动。软件产品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软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研制成功后,产品生产就简单了,通过复制就能批量生产。
四、软件产品的失败曲线与硬件产品不同
硬件产品存在老化和折旧问题。当一个硬件部件磨损时可以用一个新部件去替换他。硬件会因为主要部件的磨损而最终被淘汰。
对于软件而言,不存在折旧和磨损问题,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永远使用下去。但是软件故障的排除要比硬件故障的排除复杂得多。软件故障主要是因为软件设计或编码的错误所致,必须重新设计和编码才能解决问题。
软件在其开发初始阶段在很高的失败率,这主要是由于需求分析不切合实际或设计错误等引起的。当开发过程中的错误被纠正后,其失败率便下降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该软件被废弃不用。在软件进行大的改动时,也会导致失败率急剧上升。
五、大多数软件任然是定制产生的
硬件产品一旦设计定型,其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和流程管理也就确定下来,这样便于实现硬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成批生产。由于硬件产品具有标准的框架和接口,不论哪个厂家的产品,用户买来都可以集成、组装和替换使用。
尽管软件产品复用是软件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几家领军软件企业也建立了一些软件组件复用的技术标准。例如,OMG的CORBA,mICROSOFT的COM,sun的J2EE等,但是目前还做不到大范围使用软件替代品。大多数软件任然是为特定任务或用户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