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司寇是什么官?
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 传统的观点认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现了掌管司法活动的司寇一职,但根据出土文献显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为执事出现在金文中。其作为官职至少也应该在西周之后。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 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战国时,不少国家仍旧把负责管理刑狱的官定名为司寇。至秦汉遂以廷尉为九卿之一而废司寇之名。 特殊情况刑徒也称为司寇 1、云梦秦律中将有的刑徒称为司寇,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 2、春秋战国时,有的国家也称刑官为上、理或尉。 3、司隶校尉中国汉至魏 晋监督京 师和地方 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成帝元延四年(前9)曾省去,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
司寇是什么官
“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传统的观点认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现了掌管司法活动的司寇一职,但根据出土文献显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为执事出现在金文中。其作为官职至少也应该在西周之后。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
“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战国时,不少国家仍旧把负责管理刑狱的官定名为司寇。至秦汉遂以廷尉为九卿之一而废司寇之名。后世除北周外,均不设此官,但习惯上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的别称,刑部侍郎则称为少司寇。
古代谁担任司寇一职
古代孔子担任司寇一职。 公元前500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季氏不再任用孔子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 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为鲁国司寇时审理父子纠纷案,拘押了儿子却迟迟不裁决,三月后父亲主动澈诉便释放了儿子。孔子解释: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主。此案成为后世效法的圭杲。 司寇的官职 1、“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传统的观点认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现了掌管司法活动的司寇一职,但根据出土文献显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为执事出现在金文中。其作为官职至少也应该在西周之后。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 2、“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战国时,不少国家仍旧把负责管理刑狱的官定名为司寇。至秦汉遂以廷尉为九卿之一而废司寇之名。后世除北周外,均不设此官,但习惯上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的别称,刑部侍郎则称为少司寇。
古代的司马,司空,司徒分别是负责什么事的官员
大司马 相当于国防部长
古代高官之一。《周礼》夏官司马之长为大司马,其职为“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朝但为赠官。明清多作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大司徒 相当于总理
《周礼》六官之一,有地官大司徒。西汉哀帝时罢丞相置大司徒。东汉改称司徒(参看丞相、宰相条)。
大司空 类似于监察部长
《周礼》六官之一,有冬官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为三公。东汉时称司空。明清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