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丁克家族
丁克家族
提示:

丁克家族

一、导语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结了婚,但是却不要小孩儿的夫妻?
他们不会受到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影响,只追求双方的生活稳定和质量,不会在结婚之后要孩子。这样的夫妇便叫做丁克家族。
二、正文
丁克家族,是指结婚后双方有着稳定的收入,经济基础可以支撑他们的生活,也足够有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孩子,但是结婚双方并不会选择生小孩,而且会一直持续到夫妻双方死亡。
例如,我国首批“丁克族”步入晚年,他们没有儿女,没有子孙,有着生育的能力也会放弃生养孩子。
在国外,结婚但不生孩子的思想早就存在,并且也付出了实际行动,国外的丁克族甚至比国内的还要多很多,他们并不奉行养育子女,会为自己的生活和婚姻质量选择不去生小孩。丁克家族在伦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好多丁克家族选择放弃生养小孩,一部分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选择了遵循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活的更快乐,养育一个孩子不仅耗费财力物力,还要有着一定的精神水平,他们认为要把生命的空隙放在爱自己上面,放弃生养就是规避风险,造福自己。第一部分则是没有办法进入父母的角色,他们觉得人生很困难,并且没有办法对一个新生命负责,也没有办法让一个新生命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

三、拓展
其实如果在婚姻生活里没有对终身生活进行一定的生活规划,那么人老了以后就会很快节奏的被社会淘汰,没有工作和收入 就没有生活来源,“养老”就会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是社会动物,是在集体中生存的物种,当步入到老年,与朋友们交往,丁克一族在人群中看到他们谈论儿孙之类的话题,也会承受一些无形的压力,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生育而享受年老一刻的天伦之乐,但其实是否所有的老人都会过上很好的生活,是否子女有很好的回报父母,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儿女都能成为善良又孝顺的人,所以对于丁克家族来说,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准,他们更会选择让这几十年的自己幸福快乐。

四、结语
作为丁克一族,他们也会努力生活,完全是出于自主意愿的一种选择,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选择生育或不生,没有这正确或错误的之分,只是在做这样的选择之前,一定要想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会幸福一生,也可能是老年后无人照料,能承担这样的结果,丁克家族便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中国有多少家庭是丁克的?
提示:

中国有多少家庭是丁克的?

中国有2.2亿人单身,有60万丁克家庭,来说说丁克明星家庭吧!我最爱的发哥,周润发今年59岁,一生有过两段恋情两段婚姻。周润发一向以潇洒、风流的角色亮相在屏幕前,自从与老婆陈荟莲结婚之后,变身为一个好老公,特别是得知陈荟莲受孕率低的情况下依然不舍不弃,成为了娱乐圈的模范夫妻,所以周润发至今都没孩子。 葛优,1987年,两人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下办理了简单的婚礼。贺聪婚后辞掉工作做丈夫的助理,在生活和工作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支持。据说葛优老师在拍亲热戏时,她就会自觉回避。贺聪虽然婚后没有生育,但丝毫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如今已牵手27年的幸福婚姻,葛优为了示爱送爱妻价值千万元的豪华别墅、豪华房车。 杨丽萍,1958年出生,云南人,舞蹈家。57岁的孔雀公主为了继续跳舞,甘愿放弃孕育生命。结过两次婚,前夫是中央民族歌舞团里面很有才的人,帮她策划舞蹈,但由于不生小孩婚姻破裂。现任老公刘淳晴,俩人结婚17年感情很好,生活的非常幸福。 刘晓庆,1955年出生,重庆涪陵经历了四次婚姻,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第一任丈夫王立。第二任丈夫演员陈国军,第三任丈夫阿峰。现任老公名叫王晓玉,富商,资产几十亿,是她的铁杆粉丝。 刘嘉玲,梁朝伟,梁朝伟年长刘嘉玲3岁,两人初识于1988年彩排舞台剧《花心大丈夫》结缘。之后经历了长达20年的爱情长跑,于2008年步入婚姻殿堂结为夫妻。婚后的几年里,夫妇两人也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曾多次传出刘嘉玲为求有后,无所不用其极,可惜天公不作美,生子之事至今,仍苦苦未有进展。 刘青云和郭蔼明。刘青云郭蔼明初识于1992年,因拍电视剧《大时代》而结缘。两人经过6年的爱情长跑于1998年结为夫妻。虽然结婚16年来膝下无子女,但两人感情一直都很好。在圈内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夫妻。

中国2020丁克数据是多少?
提示:

中国2020丁克数据是多少?

截止到2021年10月,中国已有超过60万的丁克家庭。 丁克的意思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丁克一词的由来,是DINK的音译,DINK是英语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有双份的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 丁克是不能有生育的反悔念头,如果有了生育的念头而反悔的人,就不再是丁克。丁克族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原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简写,也就是代表了“双薪水、无子女”的家庭。

中国丁克家庭近几年的数据 ~~~跪求~~~
提示:

中国丁克家庭近几年的数据 ~~~跪求~~~

  中国丁克家庭领跑消费人群
  2006年06月28日13:35
  华夏经纬网


  丁克是指夫妻均有收入,但没有小孩。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大多是较高的收入)。按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丁克家庭98%集中在城市,其中家庭成员学历构成100%都是大专以上,目前全国丁克家庭已经达到60万以上。换言之,文化层次越高成为丁克家庭的比例也就越高。为什么丁克家庭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呢?


  本报记者从丁克家庭产生的经济文化背景、丁克家庭的消费、丁克家庭的理财等方面对当今的丁克家庭进行剖析,为读者展现一个生动的丁克群体。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宽容,每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合理定位适合自己的人生,并努力去完成,这是包括丁克家庭在内的所有人士的至高求索。 ——编者按


  “丁”得有理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谚语,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都为一个家庭的未来勾画了固定模式。但随着社会观、家庭观的不断转变,现在许多的年轻夫妇都选择了充分享受二人世界,把精力放在职场打拼上;此外,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经济条件前,不要小孩的心理也占了主导地位,种种心结导致了把生小孩的计划束之高阁。


  从目前丁克家庭经济构成情况看,可以分为4类。


  一类是夫妻双方都是高收入的情况,出于对生活的浪漫追求,以成为旅游型家庭为主旨,充分享受生活情趣为追求,是这部分家庭的主要心态。今年35岁的王德新先生,因在某大型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收入每月达5000元以上,其妻也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每月收入也近3000元。因有单位住房,对购房没有太大需求,于是没有太多生活压力的王先生夫妻,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车,以车为伴,以车会友,周末、假期都出外自驾旅游,充分享受着“无后的快乐”。王先生说:“我们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及时享受生活是我们小两口的主要追求,所以对理财也不是很在意,有就花,反正每月生活有保证。”


  第二类是双方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此类人群是“丁与不丁”的一类,因为很多的考虑是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压力和竞争,怕因为有了小孩影响自身发展,于是在短期内会采用一种“丁克”的生活方式。今年28岁的陈女士,因在云南某大学任教,从结婚后就忙于自身的不断深造,出于能立足校园的考虑,她和爱人都考虑不要小孩,因为所有收入除了生活开销外,大多数都用于陈女士的进修所用。陈女士对此说:“我必须在35岁前,确定一个在学校的有利位置,不争取更高更全面的学历是很难立足的,为此攻读高学位是为以后有优异生活打基础。待工作和收入都趋于更好情况,就可以考虑要小孩,而此时也能够为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类是收入中下,但有着超前意识的夫妻,此类家庭因为要“白手起家”,但又想追求生活的质量,于是就在忍受着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去憧憬着生活的美好。周全兴今年30岁,结婚5年,至今不要孩子,因为在结婚后他与妻子先后成为了“房奴”、“车奴”,每个月都要向银行还3000多元的贷款。偏爱生活情趣的周先生夫妇“痛并快乐着”,于是牺牲的就是下一代,10年内不改变家庭结构是他们的家规。周先生说:“我们将来经济情况好了,贷款也都还清了,就可以考虑下一代的问题,不过可能也晚了,所以只能将丁克进行到底了。”


  第四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丁克家庭,此类家庭从严格意义上,应该不属于“丁克”,因为他们有后代,但是从生活方式上看,他们又属于“丁克”类型,充分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乐趣,原因是孩子由双方父母代管。此类家庭的比例目前呈现一种增长趋势。李女士就是此类代表,她说,从收入上她和爱人加起来每月有5000元收入,生了小孩后,都由双方老人带,至少有6年时间可以体验丁克生活,所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她很愿意享受现在这段美好的“丁克时光”。

中国2020丁克数据是什么?
提示:

中国2020丁克数据是什么?

中国2020丁克数据是60w。 上海的丁克家庭占比高达12.4%,其次是深圳,占比11.8%,之后是北京,约为10%。上海市妇联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上海丁克家庭已经占据上海家庭总数的12.4%,而这个数据未来还会增长。 可见,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丁克的选择都与经济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因为经济原因放弃生育的被动丁克家庭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发达城市多有存在。 中国丁克数据分析 在严格意义上,双收入且没孩子的丁克夫妇,通常会比有孩子的夫妇,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仅仅因为他们是丁克,并不意味着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或在劳动力中的地位更好。事实上,双收入、没有孩子的夫妇可能来自不同的年龄、收入和教育水平。 然而作为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的舶来词,克一词的本土涵义更多地指向具有生育能力而主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所说自愿不育者人群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重视自我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