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蚨怎么读什么意思
青蚨读[qīng fú] ,指(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虫,借指铜钱。 一、青蚨的中文释义如下: 1、传说中的虫;喻金钱,MJ你那尊中无绿蚁,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谷子敬《城南柳》 2、一种虫。形似蝉而稍大,可食用。取其子,母必飞来。 3、传说以母青蚨或子青蚨的血涂钱,钱用出去还会回来。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后遂成为钱的代称。 二、青蚨 (昆虫名称)传说青蚨生子,母与子分离后必会仍聚回一处,人用青蚨母子血各涂在钱上,涂母血的钱或涂子血的钱用出后必会飞回,所以有“青蚨还钱”之说。 三、青蚨的造句如下: 1、白首夫妻空许泪,青蛛母子股愁。 2、嘶杀的青蛙帮弟子全是一惊,丐帮弟子却精神—振,也随着发出了荷荷的叫声。 3、只是主人家眷在上,未知他意允否若何?黄生取出青蛀奉为酒资,求其代言。 4、青蛛是文人寒士的暗伤,却是行商坐贾的吉祥物,因为它暗合着“钱能生钱,源源不尽”的发财愿景。 5、这些年,沈约倒是想离开海州城,但这个世界上追踪普通人的方法太多,有千里香、青蛛散,法术方面更不要说。
青蚨怎么读什么意思
青蚨 qīng fú 词语解释 (一)、古代传说中的虫名。(二)、古指铜钱。 详细解释 (一)、传说中的虫名。 《太平御览》卷九五○引 汉 刘安 《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后因用以指钱。 唐 寒山 《诗》之一二○:“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你那尊中无绿蚁,皆因我囊里缺青蚨。” 清 陈维崧 《偷声木兰花·咏钱》词:“青蚨铸就 开元 字,相看似有团圞意。” 鲁迅 《准风月谈·谈蝙蝠》:“然而青蚨飞来,则眉眼莞尔。”
青葙子的作用?
1.清肝散风治头痛用于风热头痛,症见面红头痛而眩、 或头痛如裂、目赤口渴及肝阳头痛症见头痛而眩、血压偏高等, 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2.清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流泪,即见风流泪、目赤口干 者,可与菊花、桑叶等同用。 3.清热燥湿:用于皮肤瘙痒、风疹、皮火,可与荆芥、防 风、蝉蜕等同用。 拓展资料: 一、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mm,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二、配伍应用 1.配决明子二药皆苦寒,入肝经,清肝明目。二药相伍,共增药效,用治慢性葡萄膜炎,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浮动者。 2.配桑叶、菊花:三药均入肝经,清肝明目,桑叶和菊花又具疏风之长,三药合用疏风清热,外疏内清,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大增清肝明目之效,汉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有奇效。 3.配夏枯草、栀子青葙子与夏枯草皆入肝经,清肝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是其所长。三药相伍,清上至下,清肝热之功倍增,用治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最宜。 4.配生地、玄参:青葙子有清肝、镇肝之功,生地和玄参均有清热养阴之长,三药相伍,清肝火而养阴,治阳并治阴,是以阴中求阳,用治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最效。 5.配密蒙花:二药皆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而密蒙花味甘,甘以补血,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二药相须为用,可大建奇功,用治肝热眼病无不宜。
青葙子有什么功效
青葙子是苦而寒的药,青葙子主要入肝经,可以退热、清肝火,有明目退翳的作用,主要功用就是治疗目赤肿痛,以及眼生云翳、眼睛有膜、看不清东西,也主要治疗视物昏花、高血压病。
青葙子有清热的作用,可以治疗鼻子出血,也可以用于皮肤过敏出现的瘙痒,以及皮肤出现的疥、癣皮损样的病变。青葙子可以煎汤,也可以外用,但是如果病人瞳孔大,散的比较大,散开的,青葙子忌用,这时不能用青葙子。青葙子有抗菌的作用,有降眼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