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泻白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学发明》卷四方之加减泻白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4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加减泻白散 4.1 加减泻白散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4.6 附注 5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5.5 方解 5.6 摘录 6 《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之加减泻白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运用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泻白散 1 拼音 jiā jiǎn xiè bái sǎn 2 概述 加减泻白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医学发明》卷四方之加减泻白散 3.1 组成 桑白皮一两,地骨皮七钱,甘草、陈皮、青皮、五味子、人参各五钱,茯苓三钱[1]。 桑白皮1两,地骨皮7钱,甘草半两,陈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3钱。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口父)咀。 3.3 功能主治 《医学发明》卷四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1]。 3.4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入粳米十粒,水煎,食后服[1]。 每服4钱,水1盏半,入粳米10粒,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温服。 4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加减泻白散 4.1 加减泻白散的别名 加减泻白汤 4.2 组成 桑白皮一两,知母、陈皮、桔梗、地骨皮各五钱,青皮、甘草、黄芩各三钱[1]。 知母5钱,陈皮(去白)5钱,桑白皮1两,桔梗5钱,地骨皮5钱,青皮(去白)3钱,甘草3钱,黄芩3钱。 4.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口父)咀。 4.4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1]。 4.5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水煎服[1]。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4.6 附注 加减泻白汤(《杏苑》卷五)。 5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5.1 处方 桑白皮9克 桔梗6克 地骨皮 甘草(炙)各4.5克 知母2.1克 麦门冬 黄芩各1.5克 五味子20个。 5.2 制法 上药哎咀,作一服。 5.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之加减泻白散功在泻肺清火,养阴利咽。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5.4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5.5 方解 肺经火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味苦微寒,降肺中伏火为君;黄芩、知母清肺气为臣;用五味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养阴生津为佐;桔梗宣肺化痰,清利咽喉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之功。 5.6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一 6 《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6.1 处方 桑白皮(蜜炒)、地骨皮、炒甘草、人参、白茯苓、肥知母、枯黄芩。 6.2 功能主治 《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肺炎喘嗽。 6.3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粳米1撮为引。 6.4 摘录 《麻科活人》卷一 7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之加减泻白散 7.1 处方 桑皮、知母、橘红、黄芩、贝母、桔梗、甘草、瓜蒌、地骨皮、苏子。 7.2 功能主治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口燥或咳者。 7.3 加减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8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8.1 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8.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痰结上焦。 8.3 运用
家秘泻白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症因脉治》卷二:家秘泻白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家秘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症因脉治》卷三:家秘泻白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家秘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症因脉治》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家秘泻白散 1 拼音 jiā mì xiè bái sǎn 2 《症因脉治》卷二:家秘泻白散 2.1 处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加白芍、川连。 2.2 功能主治 脾经咳嗽。咳而右胁隐痛,神衰嗜卧,面色萎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而肺有热者。 2.3 家秘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胃火,加石膏;肝火,加黄芩;心火,加黄连;肾火,加黄柏。 2.4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3 《症因脉治》卷三:家秘泻白散 3.1 处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桔梗、石膏、川黄连、黄芩 3.2 功能主治 肺痿。肺热痿软,皮毛干揭,上则喘咳,下则挛拳,脉浮数者。 3.3 家秘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症,合二母二冬汤同用。 3.4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三 4 《症因脉治》卷一 4.1 方名 家秘泻白散 4.2 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石膏、川黄连。 4.3 主治 实火刑金,肺热喘咳,唇焦便赤。 4.4 加减 胃火,加葛根;脾火,加白芍;肝胆之火,加柴胡;心火,加辰砂;肾火,加黄柏;大肠之火,加枳壳;小肠之火,加木通。 古籍中的家秘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二咳嗽总论]内伤咳嗽 热咳嗽之治】家秘清胃汤,以清中焦;咳嗽不已,家秘泻白散。热结大肠,枳壳家秘清胃汤升麻生地川连山栀甘... 《症因脉治》:[卷一肩背痛论]内伤肩背痛 逆,不得安卧,六脉躁盛,重则葶苈泻肺汤,轻则家秘泻白散。久痛不愈,气血有伤者,四物汤、八珍汤,加秦... 《症因脉治》:[卷二咳嗽总论]内伤咳嗽 左寸洪数,导赤各半汤、朱砂安神丸。右寸洪数,家秘泻白散。导赤各半汤生地木通甘草黄连麦冬山栀赤茯苓车... 《症因脉治》:[卷三肿胀总论]内伤肿症 寸洪数,心火克金。【肺热身肿之治】宜清肺者,家秘泻白散。兼风者,加防风。燥者,二冬二母汤。心火克金... 《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论]内伤不得卧
中草药名方:加减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泻白散1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9克桔梗6克地骨皮甘草(炙)各4.5克知母2.1克麦门冬黄芩各1.5克五味子20个。 【用法】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功用】泻肺清火,养阴利咽。 【主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方论】肺经火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味苦微寒,降肺中伏火为君;黄芩、知母清肺气为臣;用五味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养阴生津为佐;桔梗宣肺化痰,清利咽喉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之功。 提醒您:加减泻白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推荐阅读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
最新文章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