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首都机场爆炸案的介绍
2013年7月20日,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自山东省鄄城县居住地乘长途汽车独自来北京,当晚18时许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在遇到警察现场执法时引爆自制爆炸装置,造成其本人重伤、一名警察轻微伤。爆炸现场秩序混乱,国际旅客到达出口通道紧急关闭。冀中星被警方当场控制。2013年10月15日上午9时,“首都机场7·20爆炸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被告人冀中星在公共场所实施爆炸,其行为构成爆炸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宣判后,被告人冀某某当庭未表示是否上诉,称需要回去考虑一下。12013年11月29日,据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消息,首都机场爆炸案二审维持原判,冀中星被判刑6年。
7·20首都机场爆炸案的事件评论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领域都存在一些矛盾。虽然矛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解决矛盾是法治社会的共识。无论如何,在公共场所采取极端方式伤害无辜都是不理智的行为,公众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场所恐惧,且于矛盾解决无任何益处。但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亟须反思,让矛盾最初的民众声音入耳入脑,多些耐心、信心,将心比心,始终将解决矛盾的路径归置于法律框架内,引导民众理性思考,许多矛盾在相对缓和的阶段就会得到解决。釜底抽薪是根本,扬汤止沸是末节。 应认真对待每一个人的不满人类生存有着最基本的前提共识: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给公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或伤害。对于理性者,冤屈并不是报复社会的理由。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人,因感到冤屈而实施自杀式暴力袭击。姚锦云、杨佳、郑民生、陈水总……再到如今的冀中星。这个名单将增加下去,还是就冀中星而止,值得我们深思。他们中,有些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确实存在不公平对待;有些人如果仅从现行法律、政策上判断,并不存在不公平对待。而如果跳出法律文本,从自然正义观的角度,却明显存在冤情;也有些人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冤情,然而,公平并没有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导致当事者认为自己有冤屈。该事件中,冀中星到底属于哪种类型,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些人有的最终得到了法律的追究,如杨佳。有的最终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如陈水总。其实,面对这些因不公平感引发的新型“恐怖主义”,任何一种现行法律都已经无能为力。因为任何法律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在于法律有着指引、规范、惩罚功能,能够使人们产生畏惧、遵守、信仰。而这些人早因不公平感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任,更已无视自己身家性命,再严厉的惩罚对他们都是无效的。每个感到冤屈者,可能都是一枚定时炸弹。我们必须警惕不公平感引发的新型“恐怖主义”。为了我们的安全,整个社会都有责任重视“冤屈”。首先,减少、根除含冤泄愤伤人的根本之道在于让社会更加公平,公平应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在立法上,必须以公众有序参与促进公平正义,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执法、司法应依法办事,不偏不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专行。更须让公平正义为每个社会个体所看见、感知。其次,社会弱势群体更容易产生现实和想象的不公感,同时,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懂怎样推动法定程序,不知怎样搜集法定证据,很多时候,他们本合理的诉求却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失去了法律的支持。因此,即使面对在法律上并没道理的申诉者,当他们面临生存困难时,国家也有必要通过行政补偿、司法补偿、社会保险等多层面的保障机制,确保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最后,我们还应认真对待每一个人的不满。“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冀中星在最后一篇博客中如是说。通过调动社会各层面力量,使纠纷解决方式、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怨气排解途径不断走向多元化,让矛盾逐渐柔化,而不是越来越具刚性,越来越一触即发。
冀中星的最新事件
昨天21时,冀中星律师刘晓原在其新浪微博公开了这一消息,并随同微博发出了邹城监狱的《罪犯入监通知书》。该通知书直接投递给冀中星父亲冀太荣,称冀中星因犯爆炸罪,经人民法院判处6年,于2013年12月10日送山东省邹城监狱服刑。该通知还注明了地址、乘车路线及联系电话等内容。据了解,“首都机场7·20爆炸案”终审宣判后,三中院允许冀中星同哥哥等几名家属会见,冀中星哥哥称,法官告诉他们,过段时间会将冀中星送回山东老家,监外执行。“现在看来,冀中星并没有被送回家监外执行,据估计冀中星会在邹城监狱待一两年。”昨晚9时20分,刘晓原律师分析称。刘晓原称,冀中星状告东莞市政府的案子在东莞中院开庭后,至今还没有宣判;冀中星告广东省公安厅政府信息公开一案自2013年12月6日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后,至今仍未接到何时开庭的通知。前不久,东莞市公安局曾联系冀太荣,询问并确认邮寄地址,“目前,我们都盼望着东莞市公安局能邮寄回关于冀中星被殴打致残案的复查结论。”冀中星父亲表示。 2014年1月1日,刘晓原收到了广东高院的行政裁定书。该裁定书称,冀中星因诉广东省公安厅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纠纷一案,不服广州中院行政裁定,向广东高院上诉,广东高院依法组成了合议庭对该案进行审查,现已审查终结。该裁定为终审裁定。裁定书称,公安机关负有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双重职责。该案中,冀中星向广东省公安厅申请公开其被殴打致残案进行复查的结论,有关冀中星是否被治安队员殴打致残刑事案件的调查,属于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对于刑事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冀中星作为刑事案件受害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但因此产生的纠纷,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调整范围。故驳回冀中星上诉,维持原审法院一审裁定。
冀中星的一审宣判
2013年9月17日9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冀中星涉嫌犯爆炸罪一案。9时02分,冀中星因身体原因由法警用移动病床推入法庭。鉴于被告人的身体状况,审判长允许其坐着说话。同时法庭为其安排了2名医护人员,审判长告知被告人如果觉得身体不适,无法坚持庭审,可以随时举手示意。 检察院指控,2013年7月20日,被告人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至首都机场并引爆,造成其本人重伤,一民警轻微伤。检察院认为应当以爆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告人冀中星当庭称:他不是故意引爆的,认为自己是过失行为。其携带的爆炸物是自制的。案发当天,当机场民警到达后,他怕民警抢手里的爆炸物,所以把爆炸物倒了个手,之后就发生了爆炸。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定于201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第三法庭公开宣判被告人冀中星爆炸一案。 201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爆炸罪判处被告人冀中星有期徒刑6年。 宣判后审判长问冀中星是否表示上诉,冀中星当庭没有表示,他说需要回去考虑一下。
史上第一个空难者是谁?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第一架飞机。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及战争,但由于其在高空飞行,因此一旦出事故,很难有幸存者。 莱特兄弟和首架飞机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5年后,史上第一个空难者出现,他是塞尔弗里奇。塞尔弗里奇1882年2月8日生于旧金山,是美国海军少将托马斯·奥利弗·塞尔弗里奇的孙子,父亲也是海军少将。 塞尔弗里奇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在炮兵部队服役,塞尔弗里奇和著名的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是同班同学。麦克阿瑟是班里的第一名,塞尔弗里奇排名31位。 塞尔弗里奇 1907年塞尔弗里奇被分配到美军航空分部。1911年9月,意大利与奥斯曼土耳其发生战争,飞机才第一次被投入战场。因此,塞尔弗里奇这时所在航空分部,还只是承担一些低空飞行训练任务,不仅速度慢、飞行高度低,而且续航时间很短。 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架现代飞机是“红翼”,正是由塞尔弗里奇等人设计制造的,虽然“红翼”只飞了2次就坠毁,但他为后来的新式战机的研发奠定基础。而塞尔弗里奇也成为美国第一位驾驶现代飞机的飞行员,美国仅有的3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一。 “红翼”飞机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制造公司,他们也一直努力想把公司的产品卖给美军航空部,帮助美国成立空军部队。1908年9月,奥维尔·莱特带着他们研发的新飞机莱特A型来到美军航空部,希望能给美军演示这款飞机性能。 奥维尔·莱特亲自驾驶飞机,塞尔弗里奇乘机随行。莱特A型以往飞行中,都只是一个人,这是第一次坐上2名乘客,两人体重加起来足有300斤。 塞尔弗里奇空难画报 飞机在约45米高空绕了4圈都很顺利,于是奥维尔·莱特开始炫起了他的驾驶技术,但在第5圈中途时,飞机螺旋桨突然断裂,失去了推力。进而螺旋桨被撕碎,奥维尔·莱特紧急关闭发动机迫降,但为时已晚,飞机一头栽到了地上。 奥维尔·莱特身负重伤,左大腿骨折,肋骨骨折,臀部受伤,住院七周捡回一条命。塞尔弗里奇就没那么幸运了,头撞到了一根柱子上,被紧急送医抢救,3小时后宣告死亡。 塞尔弗里奇空难现场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起空难事故,塞尔弗里奇也是史上第一个空难者,美国最优秀的飞行员遇难了。 其实,塞尔弗里奇本来不至于遇难的,飞机虽然出事,但因为那时的飞机速度慢,高度低,迫降后杀伤力没那么大,但可惜的是,塞尔弗里奇没有戴帽子,撞到头后遇难,而奥维尔·莱特那天正好带着帽子,幸免于难。 美式橄榄球头盔 事后总结事故原因,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塞尔弗里奇飞行中能带着安全帽的话,或许悲剧就不会出现了。因此,塞尔弗里奇遇难后,美国就开始研发飞行员安全头盔,空军组建完成后,第一批飞行员全部戴上了类似于早期的橄榄球头盔,并且这一发明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第一个遭遇空难的是谁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难
1903年12月7日,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飞行。之后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飞机的设计。到1908年他们设计制造出了可以搭载乘客的飞机,并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表演。
为了验证飞机的可靠性,接受美国军方对飞机的评估,并进而得到购买合同,莱特兄弟连续进行了三次飞行表演。1908年9月10日,奥维尔·莱特驾机将陆军上尉弗兰克·拉赫姆带到空中。两天以后,奥维尔又将另外一名乘客——陆军少将乔治?司魁尔带到空中飞行了九分钟。这两次飞行都很成功。10月17日在弗吉尼亚的迈尔堡进行第三次飞行。26岁的陆军中尉托马斯?塞普里金志愿做乘客,他是美国航空实验协会的一名成员,并代表军方对莱特兄弟的飞机进行现场跟踪评估。下午5点钟,奥维尔和塞普里金中尉激动地走上飞机。那天有两千多人来现场观看试飞表演。飞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塞普里金向观众挥手。接着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加速、顺利升空。
奥维尔从容地驾驶着飞机在试飞地点的上方大约150英尺的高空成功地飞了三圈。这时,奥维尔突然听到飞机发出异常噪音。他转头朝后看,但没有看见什么不正常。为了安全,奥维尔决定关掉引擎向地面滑翔,但是在他关掉引擎之前,他又听到了两次更大的异常声音,而且飞机出现了可怕的抖动。接着,飞机突然转向左,奥维尔想控制飞机,但飞机却没有反应。后来奥维尔?莱特回忆道:“当飞机突然向左拐时,我不停地推动操纵杆,企图使机翼保持平衡,避免它进一步向左边倾斜,但是飞机还是失去了控制,闪电一般,头朝下径直向地面栽下去。” 在此过程中,塞普里金中尉一直一言不发,始终目不转睛地看着奥维尔对危急情况的处理。飞机开始坠落距地面大约75英尺时,陆军中尉塞普里金发出了几乎听不到的“哦!哦!”的声音。
飞机直接冲向地面,重重地撞到地上。观看的人群开始被突如其来的情景惊呆了,接着所有的人都向飞机残骸跑去。
飞机坠落激起一团巨大的灰尘。奥维尔和塞普里金中尉都被困在飞机残骸里。人们很快救出奥维尔,他满身是血,但神志还清醒。人们费了很大劲儿才把塞普里金救出来,他出血更多,头部重伤而且神志不清。
他们很快被人用担架送进了附近的军队医院。医生给塞普金中尉做了手术,但是在晚上8点钟,他死于颅骨骨折。奥维尔左腿及几根肋骨骨折,头也破了,还有几处擦伤,他在医院一直住到10月31日。尽管他可以行走并且驾机重返蓝天,但仍经受着伤痛的折磨。
陆军中尉托马斯·塞普里金以烈士的荣誉葬于美国阿林顿国家公墓。他是第一位死于空难的人。
奥维尔后来认定这次空难是因为螺旋桨的裂纹引起的。不久,莱特兄弟重新设计了一架飞机,并且排除了导致飞机失事的不合理设计。1909年夏天,在同一地点,莱特兄弟改进的飞机成功地进行了试验飞行,并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认可,8月2日,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正式交付美军使用。
推荐阅读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
最新文章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