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 是什么时期什么政策的内容
大包干是指包干到户,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这项制度最早与1962年在山东等地、1971-1976在福建等地短暂实行过,最终因为文革原因而没有完全推广。文革结束后,1979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重新实行,收效很大,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向全国各地。 包干到户农民享有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但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由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 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积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农户承包集体的基本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自主经营,包交国家和集体应得的各项费款,其余产品或收入归承包户所有。 扩展资料: 大包干到户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热烈欢迎。这种责任制形式“责任最明确、利益最直接、方法最简便”,同绝大多数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农民的经营水平、干部的管理水平相适应。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国家的征购任务我们交,集体的提留我们给,剩下的随便有多少都在俺们的口袋里。以后更进一步概括为“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扩展非常迅速。家庭联产承包初期搞的包产到户,基本上都迅速发展成为大包干到户。 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包干到户的体制下,虽然土地国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在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情况。其次,虽然生产队在包干到户实施的初期依然存在,但其功能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 生产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由於土地的分裂,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和新的增产技术措施也无法推广,集体劳动协作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干到户
“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大包干”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按照各个生产队原有耕地面积和总人口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承包;二是,按照农户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加权平均数承包土地;三是,按照各生产队劳动力总数平均承包土地。不管采取那种形式,每个农业人口应得承包地,数量上一律按各个生产队的总平均数分配,质量上肥瘦搭配,耕作距离远近搭配。可谓完全满足了传统小农长期习惯于斤斤计较的均平心理。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耕地平均规模小、地块零星分散、远近高低各不同。据1984年冬至1985年春进行的全国性抽查,农村集体土地中有70.1%是按人口平均承包经营,21.3%是按人劳比例加权平均承包经营,只有8.1%是按劳动力人数平均承包。全国平均每个农户承包经营耕地面积是0.62公顷(相当于9.3市亩)。另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1986年对289个行政村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农户经营土地规模为9.2亩,被细分为8.99块,平均每块耕地面积只有1.02亩[11](p14-23)。因此,全国普遍推行“大包干”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和社员戏称“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包干是什么意思
包干制是指将个人消费分为若干方面,不同方面按不同的分配标准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分配制度。包干费包括伙食费、服装费、津贴费三项,不包括保育、保姆、妇女卫生、老年优待等费用。后者,按标准只发给需要 (应当享受) 这些消费的职工。 分大包干和小包干两种。实行小包干,即按照供给制标准,伙食费分大、中、小灶,津贴和服装费不分职务高低,以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货币包于发给个人,由个人调剂使用。小包干改为大包干后,伙食费仍分大、中、小灶,津贴 (包括服装费在内) 按照职务划分等级,实行一职数级,上下交错。 物管 包干制,即业主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固定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服务企业享有或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实行包干制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构成包括物业服务成本、额定税费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利润。这种定价方式的实质是市场定价。 因为事实上的物业管理非市场化定位,造成前期物业管理企业在包干制的掩盖下,肆意侵犯业主利益,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包干是什么意思
包干是指一个主体(一般称发包人)委托另一主体(承包人)负责按规定的条件承担完成某项任务。 “包干”广泛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如“差旅包干”和“医药费用包干”等,这样的意思主要是说费用是固定的合同价,“差旅包干”还有不用凭借发票而是给予定额补助的意思。 包干的优势 包干强化成本意识,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包干制下,物管企业是承包商的角色,自身承担因其经营管理水平高低而带来的盈亏压力。因此,这种机制对于企业来讲,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和盈利动机。在商业社会中,企业是经济动物,盈利的追求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如果限制了其对盈利的追求,就丧失对其激励和约束作用,企业就如同人体的机理坏死一样,终将萎靡不振。 这种激励将直接促使物业管理企业在履行物业管理合同时,提高成本意识,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各种成本控制手段和方法,以期从经营成本上要效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企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推荐阅读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
最新文章
- ○ 两天一夜130602
- ○ 重阳节的画简单又好看
- ○ 撒贝宁章子怡年龄
- ○ 火影漫画699
- ○ 阿v2019天堂官网
- ○ 思八达企业培训
- ○ 五轴数控雕刻机
- ○ 七龙珠国语版全集
- ○ 塑料助剂网
- ○ 西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