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旅游英语 > 正文
碧血丹心的意思
碧血丹心的意思
提示:

碧血丹心的意思

碧血丹心的意思是形容十分忠诚坚定,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碧血丹心出处于《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某地抗日烈士纪念塔上的题辞是:碧血丹心,光照千秋。 2、桃李满园竞芳菲,碧血丹心写未来! 3、战士们个个碧血丹心,保家卫国。 4、岳飞碧血丹心,抗金报国,却被权臣秦桧害死。 5、每个有志青年,都应有报效祖国的碧血丹心。 6、放翁遗志九州共弈,谁知碧血丹心红鸾海誓。 7、老英雄碧血丹心,实在令人叹惋!

丹心碧血的意思
提示:

丹心碧血的意思

丹心碧血的意思:形容赤忱、忠诚的心。 丹心碧血的造句: 1、丹心碧血,壮志柔情,道不尽的男儿志,说不完的女儿心。 2、12岁的孤儿秦无双,在和同村的伙伴的打闹中,不意掉下神仙崖,得到周景王时大夫苌弘的丹心碧血,从而走向的渺渺仙途。 3、第一卷《丹心碧血》写以郝天民为代表的第一代人在保路运动中的斗争与牺牲,同时写以郝云峰为代表的第二代人的成长。 4、龙吟虎啸大人歌,丹心碧血英雄泪。 5、我自省过,《虎蟾录》其实是写给自己的书,否则不会有丹心碧血,或者血海问心等篇章。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提示: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抱柱 坚守信约。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谁知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提示:

谁知道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斑竹又名湘妃竹,湖南特产,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斑竹是一种情竹,它一年内2次发笋,第一次在4、5月间,竹笋发在母竹的周围,如"孝儿敬母"。第二次在9月以后,大都生在母竹中间,如"慈母护儿"。斑竹特有的斑点就是第一次发笋后长出来的,一圈圈紫色的花纹,好象一滴滴珠泪。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是君山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1986年北京紫竹园公园曾在君山引种了10多株斑竹,今日看去斑点已逐步退化不明显就是一个例证。

  而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历代文人雅士对此多有题咏,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毛泽东也于1961年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用"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之心。
  比翼鸟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唐自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碧血:出自“血化为碧”这个典故

  《庄子·外物》中讲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就是说周敬王的夫人蒙冤为人所杀,血三年化为碧玉。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后来人们常常用“碧血”来指忠贞坚强的人或烈士
  丹青
  【绘画术语】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